第1篇、打油诗嘲白字先生
明朝画家沈石田收到友人的一封信和一盒礼品,信上写道:“送上琵琶,请笑纳。”沈画师打开礼盒一看,原来是吃的枇杷而不是乐器琵琶,便回信道:“承惠琵琶,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读了回信,知道写了白字,十分惭愧,作打油诗自嘲:“枇杷不是此琵琶,恼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某女婿托丈人买杏果,却误将“杏”字写成“否”字。岳丈看了恼火,写打油诗讽之:“听说贤婿要吃‘否’,害得老汉满街走。捎来一些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近代有桩趣事。护国运动中蔡锷讨伐袁世凯,命令顾品珍将军率军入川,进驻成都。顾的表弟王敬文带着顾将军之父顾小瑜的书信求见,信上写道:“敬文精明能干,曾任家乡团总,实系大材小用。可否为他谋一州县长,以展才华……”当时正需人材,顾军长将他推荐给省民政厅,请考核录用。民政厅长金利容接见王敬文,见其口齿伶俐,又有顾将军介绍的情面,便安排他到涪(fú)州任知州。颁发委任状时,接令人按例要当场自我介绍并宣誓。王接过委任状,便说:“陪州知州王敬文,愿效犬马之劳,以德报怨!”金利容听他誓辞读了别字,又错用成语,大吃一惊,便说:“请兄台看清楚是什么州?”王敬文把委任状重看一下,急忙改口:“啊!是倍州。”引起哄堂大笑。金利容幽默地说:“老兄,这不是陪字,也不是倍字,而是涪(fú)字。你目不识涪,怎能糊糊涂涂去当州官呢?”王敬文当众出丑,羞不可言。金又说:“鄙人名利容,望兄台不要认成‘刺客’!”众又大笑不止。金厅长当即将委任状收回,并告知顾品珍将军。顾军长也大笑,并作打油诗道:“欲作州官不识州,时陪时倍费思筹。家严是你好姑父,莫把小瑜作小偷。”王敬文羞愧得无地自容,顾将军安慰他:“弟千里求官,而小材不能大用。还是先回乡耕读,再作计较吧。”留住三日,送盘缠40元打发回家。
当代也有两则笑话。“文革”时窃踞《人民日报》总编要职者常念白字。一次参加宴会,与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先生同坐,见桌上名单,他便打招呼大声称对方为“夏鼎同志”。此事传出,某作家写打油诗讽之:“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听了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早些年南京某报登载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时,把委员朱夏先生误排成“失夏”,朱夏看了哭笑不得,戏作打油诗一首:“铮铮脊骨何曾断,小小头颅尚喜留。从此金陵无酷暑,送春归去便迎秋。”“失夏”嘛,长江“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金陵从春天直接进入秋天,多凉爽啊!
(湖南·黄炳麟)
第2篇、没上过军校的毛泽东为何能无敌于天下
毛泽东的军事成就,印证了我中华文化的伟大,印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只要我们找回自己的民族自信,回到优秀文化上来,就没有中华民族战胜不了的对手,没有中国人办不成的事。抛弃自己的宝贝跟随西方起舞永远是最愚蠢的,迟早会葬送我民族的前途。
毛泽东是世界军事第一人,在其有生命的记录里,没曾有任何人战胜过他。倒是日本人服了他,蒋介石怕了他,美国佬躲避了他,印度人恐惧了他。在他仙逝几十年后,有远识的美国军事家仍念念不忘毛泽东的军事震憾力,发出了"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只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警世铮言。
对于毛泽东的军事渊源,很多人好奇不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毛泽东的军事渊源来自其他军事将领。这是一种天然的误解。误解的根源在于,人们习惯以军校履历衡量一个军事天才的成长经历。如果仅从衡量一个军事将官的成长履历来看,也许军校履历是重要衡量指标。但是,对于一个人类有史以来绝顶的军事天才和军事智慧家来说,军校履历是不足挂齿的军事小儿科。试设想,黄埔军校能教出什么实用的战略理论和大智谋略吗?至多只不过是教一点正规军队的操训规范而已。就拿我们当今的国防大学来说,你能指望他造就出毛泽东式的军事战略家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毛泽东的军事渊源来自哪里呢?
来自充满军事智慧的中华浩瀚史书。洋洋洒洒的二十四史,没有一史不与军事事件有关,而这些军事事件无不闪耀着军事奥妙。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书中,甚至连古老的诗词、歌赋都充满军事哲理和军事智慧,比如苏东坡、辛弃疾、岳飞等宋代名将的诗词。"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正是伟大军事家巧施妙计、决胜千里的辉煌战例体现。天才的毛泽东好读书、会读书,他与我们平庸之辈不同之处,就是能从浩瀚的史书中读出惊人的智慧;
来自闪耀军事谋略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可谓军事万变之法,把握人类军事之通律,适用于人类一切战争。以毛泽东的天才领悟能力,他能将《孙子兵法》古为今用,发挥到极致。毛泽东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反"围魏救赵"常道而行之,将"围魏救赵"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来自充满军事玄机的"三国、水浒"."三国、水浒"将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寓于文学艺术和诗情画意中,让人顿生出无限的军事遐想,变为不会打仗也会"谈仗"的军事迷。善于把握玄机的毛泽东自然心领神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其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诸葛亮一生只玩过一次空城计,据说还是罗贯中编造的。而毛泽东一辈子都在运用和实践空城计。其中最大的空城计莫过于"文化大革命"的空城计。那是在用他的逝后之力与他的一帮随时可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当权"战友"唱空城计。其结果,他的一帮当权战友在其仙逝后也没有能战胜他,因为在毛泽东的身后,是无边无际支持他的人民。
来自驾驭战争时局的军事辩证法,毛泽东之所以总能出奇制胜、战无不胜,远胜一切中外军事家和政治家,就是因为他能将哲学智慧和唯物辩证法天衣无缝地运用于军事战争和军事谋略。越遇险境,毛泽东智慧、谋略越多,胆识越大。而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无法具备的天质,同时代的周恩来、朱德、林彪、彭德怀、蒋介石无法望其项背。毛泽东在哲学和辩证法上的造诣,决定了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登峰造极之成就;
来自胆识超越宇宙的独有内在胆质。毛泽东的胆量究竟有多大,我们无法用词语来衡量。当一代元帅林彪看不到井冈山红军生存希望、质疑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时候,毛泽东柳暗花明地曝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惊天曙光。当四、五十万蒋介石大军铁桶似地包围中央红军的时候,群首无计,惊惶失措,唯有毛泽东心静如水,妙计奇生,他想出了事后连朱德不得不后悔莫及的天方妙略:跳出包围圈,奔袭浙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当胡宗南率几十万大军追剿毛泽东几百人的队伍时,连任弼时、周恩来都惊出一身冷汗,而毛泽东却指挥若定,牵着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倒捉迷藏,悠然自得。这是何等胆量与气魄!
来自对人民群众无尽力量的崇高认识和不容置疑的相信。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绝对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并能将群众全部发动和组织起来的人,就是毛泽东。他的人民战争理论和淋漓尽致的人民战争实践,将日本鬼子、国民党军队、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深深地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一切战争对手只能被人民战争的漩涡所吞噬,而不可能有挑战毛泽东的还手之力,这是何等的战争伟力与气魄!为何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毛泽东的群众意识、群众基础、群众支持和人民战争支撑。
来自毛泽东自身特有的天才本领。毛泽东的很多本领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的超人智商决定了类似林彪这样的战争天才也不得不臣服十分。(www.limaogushi.com)要不,一代人杰周恩来、一代神胆彭德怀、一代战将刘伯承又怎会甘拜下风地听命于毛泽东呢?林彪说毛泽东一句顶一万句,并非奉承话,而是发自天才林彪几十年的心灵感受。周恩来说中国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只有毛泽东。要知道,毛泽东战胜蒋介石并不是靠的旁门偏道或外来支持或暗杀行刺,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帮衣衫褴褛的农民军队和军事智慧。
为什么现在的美国佬不怕现在的中国人,而以前的美国佬怕当时的中国人呢。道理只有一个:
骄横的美国佬确实未曾害怕过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支军队,但是,他们却永远害怕一个胆量冲破天、智慧赛神仙的人,这个人不是斯大林、也不是邱吉尔,更不是戴高乐,而是来自于草根、崛起于弱势的万古第一人:毛泽东。
毛泽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邃的智慧家,这种智慧能穿透时空,超越末来。没有毛泽东,世界将会延续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毛泽东永久地改变了这一神话。没有毛泽东,就决没有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除了毛泽东,没有哪个政治家是蒋介石的对手,包括极为杰出的周恩来,更不用说其他后来人了。
毛泽东作为英雄,与其他所有英雄最大的不同是:只要他有一丝力量站稳脚跟,不论面前的巨无霸有多大的能量,他都会奋力叫板,以无穷的智慧和胆量撂倒对方,直至把巨无霸打成肉泥。其他的任何英雄都不具备这样的胆量和智慧,哪怕是万分之一。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突厥吉利的屡屡侵犯和挑衅,尽管经过数年的忍气吞声和励精图治,双方力量已接近势均力敌,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仍不敢应战。直至唐军力量远超对手 ,唐太宗李世民方敢决战突厥吉利 .而毛泽东却惯于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率领一帮农民军建邦立国,统领世界弱国对抗两霸(第三世界),打破两个强国统治世界的"雅尔塔"格局,朝着"寰球同此凉热"阔步挺进!
虽然毛泽东逝世后,一切又颠倒回来了,世界和中国再次进入水深火热,但,毛泽东的精神财富仍在,早晚,我中华优秀分子还会拾起他来,所向披靡!
第3篇、血统胜利法
血统胜利法
作者/张明扬
《天龙八部》中,大理国旧太了段延庆历经千辛万苦矢志夺回皇位,囚禁了段正淳一家,正要痛下杀手时,突然知道原来段誉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立刻放弃了为之奋斗20年的皇帝理想。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段誉是大理国皇位的继承人, “篡位”的段正明、段正淳一系风光了那么多年,最后皇位不还是回到了自己儿子手中?还有什么比这种逆袭更能隐去他20年来如丧家犬般生活?
血统,在这个杜撰的故事里成为复国大业的唯…主角。这么优越的“和平夺权”自然不会只便宜段延庆一个人。在元末明初,蒙古大草原上传说,朱元璋1368年攻陷北京时,在后宫里发现了元顺帝没来得及带走的“小皇后”,朱元璋被其美色所惑,决定娶她为妻。但朱元璋并不知道, “小皇后”此时刚刚怀了元顺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朱棣。作为这个传说的真实历史佐证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得到了蒙古人民的火力支持,清朝军队的部分骨干就是蒙古“朵颜三卫”。
蒙古人的各种严肃历史著作都将这则传说以各种版本记录在案。而且尽管《明史》等官修史书都说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但明初很多私人著史者却说这是朱棣为了当皇帝自抬身价,他的母亲另有其人,其中一个版本就说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
对于那个时代沉浸于失去大都伤痛中的蒙古牧民来说,他们宁愿相信这则传说是真的。与被逐出中原的耻辱相比,还有什么比明朝皇帝其实是成吉思汗后代更能抚平伤痛的呢?你朱元璋再牛再能打,儿子和皇位都是我们蒙古人的,蒙古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不过,蒙古人也别高兴得太早。据元末某隐士说,五岁在临安投降蒙古人的宋恭帝自愿到白塔寺出家为僧,还娶了一个回回女子为妻。元明宗后来路过白塔寺也看上了这个回回女子,就娶回了宫,这个回回女子很快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元顺帝,元顺帝其实是宋恭帝而不是元明宗的儿子。
这则传说的核心其实只有一句:元顺帝不是蒙古人,他是赵匡胤的后代。
这个传说在很多方面是有史可依的,比如宋恭帝的确出家为僧了,元顺帝的身世也颇为扑朔迷离,母亲据说也的确是回回人。更重要的是,时间也基本对得上,元顺帝出生时,宋恭帝才49岁,完全可以当爸爸。
通过传说,汉人彻底消灭了“明朝皇帝是蒙古人”的风险,将大明子民从异族皇帝的血腥统治中“拯救”了出来。但明朝最后还是亡了,满人入主中原。当老的传说于事无补时,怎么办?――历史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且必须通过新的传说来解决:乾隆根本不是满人,所谓的“反清复明”在雍亲王女儿被掉包成海宁陈家儿子的一刹那已然一举成功。
据说因为汉人“苦满久矣”,民间早就开始流传这个美丽的传说了。到了民国初年,各路稗官野史更是大加演绎,一本名叫《清官十三朝演义》的小说还“考证”出,乾隆六下江南就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
这一系列有关血统的“精神胜利法”的传说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的传说。不过,这也不是我国特产。
就古朝鲜的起源,朝鲜民族一直存在着两种路线的斗争――“箕子朝鲜”和“檀君朝鲜”,前者是中国商代人,后者是古朝鲜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箕子朝鲜”在近代以前曾是主流意识形态,但到了朝鲜民族意识高度膨胀的20世纪,把中国人作为祖先显然已不合时宜, “檀君朝鲜”也就从不可考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政治中的共识。
一则流传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传说认为,努尔哈赤是日本人。于是,日本人在传说中完成了自己才是东亚之主的历史想象的建构。
在中国人的传说中,秦始皇的方士徐福就是日本第一个天皇――神武天皇;而在韩国人的传说中,神武天皇其实是韩国人。总之,在中韩对于日本天皇家族的共同想象中,两国在近代曾被日本凌驾之上的“自卑”被部分消解了。
对于亡国的失败者来说,在战场上和真实历史中拿不回来的,可能只有通过肚子和谣言传说聊以自慰了,这应该是一种无害的精神胜利法吧。
第4篇、宋湘被难小村姑
才子宋湘有一次到平远访友,打着轿子经过乡村小道,眼前是一座小桥。正要上桥,迎面走过一个村姑,肩挑长条甘蔗。狭窄小桥,怎容得一齐通过?宋湘忙叫村姑退让。村姑则说:“常言说得好,做官要让挑担人!”宋湘说道:“哪里是官,我乃读书人宋湘是也。”村姑一听宋湘大名,高兴极了。她早知宋湘是能诗善文的南国才子,不期在这村野相遇,心想,何不一试他的才华?于是村姑答道:“噢,原来是宋先生,村姑合当让路;不过,有个条件: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着了,当即让道。如对不着,那就要劳驾宋先生让道了。”
宋湘自恃学识广博,文思敏捷,区区一山村小女子,哪里放在眼里!便毫不在意地应道:“对对子,容易过食豆腐呢!”村姑就此歇下蔗担,即念道:“大蔗八尺长,无端撩拨凤髻”,宋湘暗地称好,对子出得蹊跷。盖“大蔗(柘)、八尺、凤髻”皆为平远的地名,暗中却巧寓对宋湘的讽意。苦思良久,终未能恰切对上下联。村姑却又催促得紧,宋湘只得憾然认输;老老实实地让道给了村姑。
宋湘一路郁郁寡欢,万没料到竟会败在山野村姑手下。回到家里,妻子见他沉闷不乐知必有事,问清情由后婉言劝慰说:“这点小事,也值得耿耿于怀?先吃饭吧!”宋湘觉得也是,便吃饭去了。殊不知妻子有心帮忙,饭里暗埋了几粒小沙。宋湘吃时,咬着沙子,牙齿震得一阵酸痛,宋湘却立即得到启示,下联有了:“小沙从口入,不期震痛龙牙。”
不错,小沙、从口(松口)、龙牙都是梅县地名。可惜,马后炮,已挽回不了败局。 才子宋湘有一次到平远访友,打着轿子经过乡村小道,眼前是一座小桥。正要上桥,迎面走过一个村姑,肩挑长条甘蔗。狭窄小桥,怎容得一齐通过?宋湘忙叫村姑退让。村姑则说:“常言说得好,做官要让挑担人!”宋湘说道:“哪里是官,我乃读书人宋湘是也。”村姑一听宋湘大名,高兴极了。她早知宋湘是能诗善文的南国才子,不期在这村野相遇,心想,何不一试他的才华?于是村姑答道:“噢,原来是宋先生,村姑合当让路;不过,有个条件: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着了,当即让道。如对不着,那就要劳驾宋先生让道了。”
宋湘自恃学识广博,文思敏捷,区区一山村小女子,哪里放在眼里!便毫不在意地应道:“对对子,容易过食豆腐呢!”村姑就此歇下蔗担,即念道:“大蔗八尺长,无端撩拨凤髻”,宋湘暗地称好,对子出得蹊跷。盖“大蔗(柘)、八尺、凤髻”皆为平远的地名,暗中却巧寓对宋湘的讽意。苦思良久,终未能恰切对上下联。村姑却又催促得紧,宋湘只得憾然认输;老老实实地让道给了村姑。
宋湘一路郁郁寡欢,万没料到竟会败在山野村姑手下。回到家里,妻子见他沉闷不乐知必有事,问清情由后婉言劝慰说:“这点小事,也值得耿耿于怀?先吃饭吧!”宋湘觉得也是,便吃饭去了。殊不知妻子有心帮忙,饭里暗埋了几粒小沙。宋湘吃时,咬着沙子,牙齿震得一阵酸痛,宋湘却立即得到启示,下联有了:“小沙从口入,不期震痛龙牙。”
不错,小沙、从口(松口)、龙牙都是梅县地名。可惜,马后炮,已挽回不了败局。
第5篇、蒋介石三次力图收回香港为什么失败
蒋介石三次力图收回香港为什么失败
文/《档案春秋》杂志社
抗战期间及日寇投降时,蒋介石趁着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然因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或遭英国无理拒绝,或美、英狼狈为奸施加压力,使公理难敌强权,香港回归梦未圆。
蒋介石作出了让步,只要求废止1 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至乇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嘴一线,且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不过半月,日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香港。
美、英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发布《宣战训令》,公开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约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近代以来,东西方列强强加给了中国多个不平等条约,一代接一代的中国人企盼将此类条约早日废除,还我领土与主权完整。而今国民政府公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得到各界一致拥护,在全国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热潮。
1942年三四月间,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宋美龄,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希望尽早废除先前强加于中国的旧约,另签平等互利的新约。其时的中国,已与美、英建立了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又是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又因为坚持抗日六个年头的中国军民,紧紧拖住了百万日军,显示了无尽伟力。
罗斯福把美国政府的意向通报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声称只能部分废除。保留的部分,就包括了香港。
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同时通知中国,准备马上就废约问题与中国谈判。次日下午,蒋介石在双十纪念大会上公布了这一喜讯,内有语云:“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可以根除。”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无论在朝在野都以为,随着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等打败日本,香港可以回归祖国怀抱了。事与愿违,虽然与美国的谈判颇为顺利,但中英之间的谈判却在香港问题上陷入困境。
英国首席代表、驻华大使薛穆,根据首相丘吉尔与外交大臣艾登的指令,在向中国政府递交的《备忘录》中,对于归还香港只字未提,且公开宣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决不会发生丝毫动摇与妥协。
英国首相丘吉尔更说:“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非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土地。”
蒋介石虑及英国的态度,从维护盟国友谊以利反法西斯大局出发,作出了让步,只要求废止1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即归还九龙租借地,至于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嘴一线,且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九龙租借地又称新界。1898年4月,英国趁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以法国占据广州湾对香港构成威胁为托词,照会清政府提出扩界要求。谈判中,已成惊弓之鸟的清廷有求必应,答应从深圳湾至大鹏湾画一直线,直线以南所有地区全部租给英国。这就是新界,较之割让的港岛与尖沙嘴一线扩大了近11倍,水面扩大了近50倍。1898年6月9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上签字,规定自当年7月1日起,英国开始使用新界,租期以99年为限,即至1997年6月30日为止。
英国连新界也不愿归还,远东司司长克拉克申述其所谓理由:“租借地的大部分地区在对香港的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中国的这一建议,毫无疑问,中国的计划是要把我们一步一步地挤出香港。”
11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指示薛穆:“中英之间要讨论的条约,与包括九龙租借地在内的香港任何部分毫无关系。”
蒋介石再作让步,放弃在新约中载入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文,但要求英方声明,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新界
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外交部处长吴国桢批驳说:“租借地与租界本属同一范畴,既然中英新约将取消在华租界,理所当然应在谈判之列。”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也曾一再强调收回新界的要求。蒋介石甚至表示,如果中英新约内不包括收回新界,他就不同意签字。
但英方也抱强硬态度,在12月21日的内阁会议上决议:坚持此前方针,现在不可能考虑领土调整问题。23、24日,艾登一连两次电令薛穆告诉中国方面:新界问题不在此次谈判范围之内。他甚至扬言,即使因此使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
蒋介石再作让步,放弃在新约中载入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文,但要求英方声明,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新界。
英国政府又拒绝了,内阁会议决议同意丘吉尔与艾登的主张:不能接受中国要英国作出战后承诺的要求。艾登指示薛穆:英国不准备再作任何让步,如果中国坚持,我们只好不签订条约。
12月30日,薛穆将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通知了宋子文。
由于英国的顽固执守,中英间的谈判进入了死胡同。
要么谈判告吹,要么签约而不提收回新界,左右为难的蒋介石最终听从了宋子文与驻英大使顾维钧、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的建议:新约是英国人送上门来的厚礼,先收下了再说,不能错过,中国政府在签订新约的同时,公开声明要求英国在战后归还香港。
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在重庆正式签订。签约典礼上,宋子文向英国代表薛穆递交了一份照会,单方面声明对新界问题保留日后讨论之权。蒋介石的日记本里,记载了此事:“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以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英坚持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余暂忍之。待我签字以后,另用书面对彼说明,交还九龙租借地问题仍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
丘吉尔拒绝与罗斯福讨论香港问题:“只要我还在首相任上,就不想使大英帝国解体。”
1943年夏秋季节,反法西斯阵线在欧洲、太平洋与中国战场节节胜利,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盟军开始向德国首都柏林进击,败绩接踵的日军则退守“绝对国防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显现,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下,11月22日起,美、中、英三国首脑聚集开罗会议,商讨战后重建世界秩序事宜。蒋介石视此次会议,是再一次争取英国归还香港的良机,于是行动在先,一到开罗,赶紧与夫人宋美龄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美国的支持。罗斯福作了令人鼓舞的表态:英国是不应再在香港享有帝国主义的特权了,战后可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香港为全世界的自由港。蒋介石作进一步的要求,希望罗斯福出面斡旋,劝说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战后归还香港。罗斯福也答应了。
罗斯福言行一致,真的向丘吉尔提出了香港问题,转达了蒋介石的要求,他说:“香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中国人,又十分靠近中国的广州,应该还给中国。”
但丘吉尔拒绝与罗斯福讨论香港问题:“只要我还在首相任上,就不想使大英帝国解体。”
开罗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向参谋长、美籍将军史迪威提出,由中美联军收复广州、香港等中国沿海地区。丘吉尔极力反对,主张应有英军参与,并振振有词说:“香港是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军队必须参加广州湾登陆作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香港。”
蒋介石反驳道:“香港原本是中国领土,被英国强加不平等条约所割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被日军从香港赶走,而今,中国正在为独立自由而战,正在以鲜血和生命为收复香港而战,所以香港必须归还中国。”
应蒋介石夫妇一再请求,罗斯福再次劝说丘吉尔:“香港远离英国,而与中国很近,理应交还中国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可考虑变香港为国际上的自由港。”
丘吉尔口气强硬地拒绝:“英国不想获得新的领土,但只想保持自己已有的领土,除非通过战争,否则别想从英国夺取任何东西。英国曾与清政府签有《江宁条约》,香港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
见丘吉尔如此的蛮横无理,蒋介石气愤之至:“《江宁条约》本就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被你们强占去的,理应归还。”
丘吉尔恼羞成怒:“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休想把香港从大英帝国分离出去!”
谈判不欢而散,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收回香港的努力,又是以丘吉尔的霸道而失败。
第13军奉蒋介石之命,浩浩荡荡开进了九龙。蒋介石如此强硬,为英、美所始料不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统帅部公布了各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香港被规定在中国受降区内。这样,理所当然由中国接受香港的日军投降了,蒋介石决定乘此机会,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
但英国一心重占香港。8月16日,英国政府公告:“香港不应被包括在中国境内,英国在香港拥有主权。”同时,命令其太平洋舰队司令哈克尔少将,率所部从驻地菲律宾赶驶香港。其用意是捷足先登接收并占领之,造成既成事实。也在这一天,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一项照会,告知英国政府正在安排派遣必要的军队,去重新占领香港,恢复香港行政。
国民政府外交部处长吴国桢,遵照蒋介石的旨意复照薛穆:英国的要求与盟军统帅部关于受降的命令不符,英国政府及任何国家不得在中国战区擅自接收。
18日,蒋介石任命张发奎为第二方面军受降主官,接受广州、香港、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的日军投降。张发奎命令第13军集结于宝安,待命进入香港执行受降接收任务。
19日,薛穆又向国民政府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自说其道:盟军统帅部规定蒋委员长将接受中国境内之日军投降,此不能解释为包括香港。英国当初被迫弃守香港,而今由英军接受日军投降,事关英国的荣誉。围绕由谁接收香港的问题,中英两国针锋相对,且都已指派了接收部队。蒋介石又寄希望于美国,请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国出面斡旋,阻止英国重占香港。
又是一厢情愿,“山姆大叔”已变卦了。
其时,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原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病逝,由杜鲁门接任总统。杜鲁门违背了美国政府的原有立场,接受了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的请求,让英国接受香港日军投降,并重新管理之。原因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东西方矛盾上升,在未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中,他确信英国这个盟友较之中国重要且有用得多。
对于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蒋介石失望、不满又无奈,在致杜鲁门的电报中改变了收回香港的初衷,仅要求由中国受降:“如果美国确已同意英军在香港受降,中国政府可稍微调整既定之方针,即先让日军向中国投降,然后再由中国政府授权英国重新管理香港。”
蒋介石的让步是够大的了,连收回香港也不再坚持了。但杜鲁门认为没有达到英国的要求,他支持英国、牺牲中国的主意已定,复电蒋介石,坚持香港日军只能向英国投降:英国在香港的主权并无疑问,驻港日军向英军投降亦属合理。
蒋介石虽然气恼怨恨,但不敢不听其“忠告”,他有他的难处。那是因为,中央军的主力还都在大后方,一时来不及赶去东北、华北、东南沦陷区“摘桃子”,须借助美国的飞机、兵舰抢运部队;以后还须依靠美援,最终消灭中国共产党而一统天下。权衡利害,“剿灭”共产党事大,香港主权事小,于是不无惋惜地彻底放弃了在香港受降、恢复香港主权的原定方针。
可是完全按英国的要求操作,不只颜面丧尽,更恐激起各界声讨。为了挽回面子,减轻舆论压力,蒋介石提出了“授权受降”法:即由他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授予英国军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权。
又是大失所望,英国首相艾德礼并不领情,通过驻华大使薛穆转告蒋介石:“英国政府不能接受‘授权受降’,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权只在英国。”
英国人连这点面子都不给,令蒋介石难堪之余,大为光火,他强硬地说:“余委托英国军官接收香港之主张必须贯彻,特委任英国哈克尔将军代表余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香港日军之投降。请大使先生转达英国政府,如其不接受委托而擅自受降,则破坏联合协定之责任在英国,余决不能放弃应有之职权,且必反抗强权之行为。”
他还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通报了这一决定: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余均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身份,任命哈克尔为余之受降代表。
这时,第13军已奉蒋介石之命,浩浩荡荡开进了九龙。蒋介石如此强硬,为英、美所始料不及。
美国总统杜鲁门眼看中、英双方的军队都已接近香港,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打起来,会让苏联集团坐收渔利,于是急电艾德礼晓以得失,要求他适可而止。
艾德礼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经反复推敲,提出了一个有所退步的折中方案――“双重身份受降”。就是同意蒋介石的委托方式受降,但哈克尔少将不但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而且代表英国政府。
蒋介石认为终于迫使英国接受了自己的“授权受降”方案,总算有了一点面子,于是复电艾德礼,对英国“双重授权受降”表示准允。他在日记中颇为得意地自我安慰云:“英国对余委派军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指令,最后仍承认接受,是公义必获胜利之又一证明。”
不日,蒋介石指派的一个军事代表团到达香港,与哈克尔商量接受曰军投降典礼事宜。
9月16日,香港日军投降仪式举行,日本守备司令冈田梅吉及华南舰队司令藤田平太郎在降书上签字,哈克尔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及英国政府代表的双重身份,接受了日军投降。国民政府代表罗卓英出席了受降典礼。
“米”字旗重又在香港升起,英国再度霸占了香港。
蒋介石战后收回香港又未能如愿。历史的重任,落在了四年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肩上。1997年,香港终于实现回归。
(摘自《当年那些事》,《档案春秋》杂志社编,华文出版社)
上一篇《历代皇帝后宫合集18个》故事精选
1、唐玄宗钟爱的四女星谁是飞歌霸主?历代皇帝后宫2、"贱妾"西施何能作祸基?范蠡也是个"腐败"分子历代皇帝后宫3、史上最狠!把皇帝挤兑的离家出走的极品女人历代皇帝后宫4、 ..
下一篇《睡前小故事推荐8个》故事精选
1、冰淇淋太阳睡前小故事2、小老鼠变成航海家睡前小故事3、可疑的螺旋形睡前小故事4、白天鹅回家睡前小故事5、我的布娃娃睡前小故事6、海的女儿(短)睡前小故事7、小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