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大举进攻齐国,接连拿下70多座城,并包围了齐国的莒和即墨。公元前279 年,燕昭王去世,儿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即位后,对乐毅心怀疑惧。
这时,齐国即墨守将田单乘机往燕国派出大量间谍,到处散布谣言,说: 齐国的国王早就死了,齐国的城市也只剩两座。乐毅之所以没有征服齐国,是因为他跟新燕王有矛盾,害怕回去后被杀掉。乐毅想以伐齐为名,拥兵自重,南面称王。 燕惠王听信这些流言,便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只得逃到赵国,燕军军心涣散。
骑劫接收了乐毅的兵权后,求胜心切,一到齐国就拚命攻城。 田单不跟他交战。他命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古人把飞鸟群集看作吉祥的征兆。燕军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很奇怪。田单乘机散布说: 老天爷给我派了一名‘神师’,教我用兵。 有个小卒对田单说: 我可以当神师吗?
田单果然让他当上了 神师 ,对他恭恭敬敬,每次下令操练,都要打着 神师 的旗号。田单利用当时的迷信风气,既欺骗了燕军,又使部下个个服从他。
接着,田单又通过间谍,向燕军散布说: 我最怕燕军割掉齐军的鼻子。
燕军听说后,果然照办。守城的齐军一看,被俘虏去的齐国士卒全部被割掉鼻子,便义愤填膺,把城池防守得牢牢的,唯恐被燕军抓去。
几天后,由单又散布说: 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被燕军掘掉,那实在太叫人寒心了。 燕军听说后,就去掘坟烧尸。城上的守军见了,更加痛心疾首。
田单见守城军民求战心切,士气高昂,便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修筑工事,并把妻子编入队伍,把家财散发给士卒。城池加固后,田单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田单在约定投降的前一天,集中了1000多条牛,并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在红布上画了张牙舞爪的猛兽图案,分别披到牛身上。牛角上绑上锋利的短刀,再把浸了油脂的麻,系到牛尾上。然后又把城墙挖开几十个洞。黄昏时分,精选的5000名士兵将脸涂成五颜六色,带着兵器跟在牛的背后,一到城外,将牛尾上的麻点上火,牛又惊又痛,拖着 火扫帚 发狂地冲向燕军阵地,5000名化妆的士兵也紧随着冲去。燕军大败,主将骑劫也被乱军杀死。
田单乘胜追击,队伍不断壮大,陆续收复了70余座城池。
荀林父率领着大队人马到了黄河。听说郑国投降了楚国,楚国人也已经退了,他就召集将士们商量办法。士会说:“郑国抵抗了三个月,总算不错,咱们不能早点去搭救,还能怪人家投降吗?楚国既然退了兵,咱们就回去吧!”荀林父根木就不打算跟楚国人交战,一听士会的话,他就下令退兵。没想到副将先垮不听这一套,他一定要跟楚国人打一打。他私底下带着自己的一队人马,渡过黄河,去追楚国人。赵同、赵括[两个人全是赵盾的异母兄弟]哥儿俩也带着一队人马一块儿跟着先垮去逞一逞能。他们三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将门之子,辈辈都立过大功,就算这回不听命令,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这么一想,他们就大胆地离开了大军去追楚国人。
司马韩厥一听到这件事,赶快去跟中军大将荀林父说:“先垮他们过了河了!您知道吗?他们要是碰见楚国人,一定吃亏。您是中军大将,可脱不开这个‘丧师辱国’的罪名!”荀林父脸色都白了,嘴唇发紫,哆里哆嗦地说:“这这这怎么办呐?”韩厥说:“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倒不如大军一齐过河去接应他们。能够打个胜仗,也是您的功劳;万一打败了,大家伙儿都在内,总比您一个人担那罪名强得多。”荀林父只好吩咐三军一齐过河。先垮瞧见了,得意洋洋地说:“我早就知道他不敢不依着我啊!”
孙叔敖向来挺小心,一瞧晋国的大军过来,就对楚庄王说:“晋国人过了三个月才来救郑国,可见他们并不打算跟咱们打仗。咱们不如跟他们讲和,两方面全有好处。要是晋国人不答应,咱们就有理了,打起来,咱们也就能占上风。”楚庄王打发使臣到晋国兵营去说明要讲和的意思。荀林父巴不得不打仗,挺痛快地说:“能够这样,是大家的造化。”楚国的使臣挺满意地出来了。谁想到他一出来,就碰上了那个捣蛋鬼先垮,给他骂了个狗血喷头,最后还加了一句:“要是他答应跟你们讲和,我先垮也得把你们打个片甲不回!”楚国的使臣只好忍气吞声地出了晋国的营门。他出了营门,又给那两个捣蛋鬼赵同、赵括大骂了一顿。楚国的使臣只好笑嘻嘻地把这口气咽在肚子里。想不到末了又来了个赵旃。他拔出宝剑,指着楚国的使臣,说:“你们早晚得死在我手里。快去告诉你们的蛮子头儿,叫他多留点神。”
楚国使臣差点气炸了肺,他回报了楚庄王。众人气得全够瞧的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打算跟晋国人比个上下。可是楚庄王一声不言语。他还等着晋国人正式的回答。那边荀林父也派使臣去说和。没想到他派的是魏遄。他跟先垮、赵同一个鼻子眼儿出气。他奉了说和的使命到楚营里去,到了楚营,偏偏去叫战。他回到晋营跟荀林父说楚国人不打算讲和。把个中军大将弄成只有出人气的木头人。木头人正在那儿糊里糊涂,下不了决心的时候,赵旃已经跑到楚国兵营叫战去了。楚庄王大怒,下了个总攻击令。亲自打鼓,好比闷热的夏天忽然来个霹雳,人人透口气,非常痛快。大军一听见鼓声,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好比暴风雨似地冲到晋国兵营里来了。晋国人一点没有打算。荀林父可慌了,只好下令迎敌。两国军队就在?地[古地名,在河南省郑县东]大战了一场。晋国人这会儿碰到楚国人简直没法儿抵挡。荀林父下令退兵。这一来,败得更惨了。楚国人是有计划地进攻,晋国人是毫无秩序地逃跑。晋国人跑得快,还死伤了一半人马。下军大夫荀首的儿子荀?[ying一声;就是智?,也叫智伯,他是中军大将荀林父的侄孙]给楚国人逮了去。荀首率领下军赶上去,只一箭射死了襄老大将,又一箭射伤了楚庄王的儿子公子垮臣。将士们赶上去把襄老大将的尸首和受了伤的公子垮臣都抢过来,可是荀?已经夺不回来了。第一条“好汉”先垮满脸全是讨厌的血,挺丧气地挂了彩。赵同、赵括早就偷偷地渡过黄河,已经躲到安全的地带去了。那第四条“好汉”赵旃差点儿给楚国人逮住。他要真叫人家逮住,也就不算什么“好汉”了。他可真聪明,特意跳下兵车,跟小兵一块儿跑。跑到树林子里。他一瞧楚国人不追小兵,紧紧地追着他。他把盔甲全脱下来,挂在树上,绕了一个弯儿跑出树林子。他的脚趾头也破了,可是命不该绝,只瞧见前面有人驾着一辆晋国的车马。他大声嚷着说:“车上谁呀?带我一块儿跑吧!”车里有三个人,就是将军逄伯和他两个儿子。他们正拼命打着马。忽然听到后头有人叫喊,逄伯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赵旃。他吩咐他两个儿子说:“快向前跑!别往后瞧!”他们哥儿俩可不明白父亲是什么意思,不由得望后一瞧。赵旃瞧见了,说:“啊!逄公子,快带我去吧!”逄伯直气得翻白眼。两个傻小子还跟父亲说:“后面赵将军喊着呐。”老头子骂着说:“还提呐!你们既然给他瞧见了,就让他上来吧!该死的东西!”两个儿子只好下去,让赵旃上了车。这哥儿俩给扔在后面,都死在乱军之中。
赵旃赶着逄伯的车,逃到黄河边,就瞧见将士儿郎们正在那儿乱纷纷地抢着渡河。荀林父下令赶快过河,还说先渡过河的有赏。可是人多船少,没法分配。已经上了船的人不准别人再上去。船外边的人一定要上去。赶到船上满了人,船边还有不少人揪着,反倒把小船沉了不少只。船是越来越少,河里的人可是越来越多。这儿起来,那儿沉下。力气大的才能往船上爬。第一条“好汉”先垮可真机灵,一瞧他的船沿有人揪着,就吩咐手下的人拿刀砍他们的手指头。这个办法真管事,手指头给砍下来的人再也不能揪船了。别的船上的将士,像赵旃他们,虽说没有什么好计策,可是都会照样学。他们也砍起手指头来了。揪船的人也照样掉在水里。整批的手指头全掉在船里,多得可以用手捧。河边跟河里全是一片哭声。他们还怕楚国人来消灭他们。闹到末了,楚国人可没追上来。
楚国的大军进了?城,大夫伍参请楚庄王再去追赶晋国人。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后,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城打个胜仗已经把从前的羞耻擦去了。晋国灭不了咱们,咱们也灭不了晋国。两个大国总得讲和,才是道理。咱们何必多杀人呐?”他立刻下令安营下寨,让晋国人渡河回去。晋国人只怕“蛮子”追上来,乱哄哄地闹了一宵,直到大天大亮,这才把剩下的残兵败将渡过了河。
郑襄公亲自到?城来犒劳楚国的将士,摆上酒席,庆祝胜利。有人对楚庄王说:“把晋国人的尸首堆起来,造成一座小山,一来可以留个纪念,二来也可以显显武功。”楚庄王说:“偶然打个胜仗,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再说杀了这么多人,也不是什么露脸的事,还表什么武功?把尸首全埋了吧!”
楚国打败了晋国,擦去了城濮的耻辱。可是楚庄王的儿子公子垮臣做了俘虏,襄老大将阵亡,连尸首也给晋国人抢去了。那位夏姬又犯了一道白裙子。屈巫这回可不能再错过好机会。他琢磨尽了方法,把夏姬弄到手。他们就偷偷地跑到晋国去了。晋景公正怕着楚国,巴不得有个熟悉楚国情形的人来帮助他。他见了屈巫,就拜他为大夫。
楚灵王正在饮酒作乐的时候,忽然瞧见一个臣下叫郑丹的,慌里慌张地跑到他跟前,说:“公子干做了国王,这儿的人也走了一半了!”楚王一听,急得什么似的,当时也想不出法子来。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新王打发蔡公带领大队人马望乾谿杀过来了。”楚灵王就领着剩下的兵马,望郢都迎上去。将士们跟着楚灵王来侵犯别的国家本来已经不大愿意,现在要他们去打本国人,更不愿意了。楚灵王拔出宝剑,当场砍了几个要跑的小兵。没想到这么一来,逃跑的人更多了。末了,只剩了一百多个士兵。楚灵王一见大事已去,叹了一口气,摘了帽子,把外衣也脱下来,挂在河边上的一棵柳树上,打算单人逃跑。郑丹说:“咱们不如混到郢都,去探听探听到底是怎么回事。”楚王叹了口气,说:“全国的人都变了,还去探听什么?”郑丹说:“那么,暂且先躲到别国去,慢慢地再想法子。”楚灵王说:“哪个诸侯不恨我?何必自讨没趣呐?”郑丹知道没有希望,也跟着别人溜了。
楚灵王回头不见郑丹,越发觉得孤孤伶伶的。到后来,连一个亲信的人都没有了。腿也酸了,肚子也饿了。他打算到乡村里去找点吃的,可是又不认识道儿。老百姓也有知道他是楚王的,可是他们听见逃出来的士兵说,新王的命令非常严厉,没有一个敢帮助楚灵王。楚灵王一连三天没吃一口东西,饿得眼睛冒金花,肚子里咕噜噜地直叫唤,有气没力地倒在道边上,干巴巴瞪着两只眼睛,巴不得有个熟人打这儿路过,就是救星。忽然楚灵王瞧见一个以前给他看过门的使唤人,从那边走过来。楚灵王就央告他,说:“你救救我吧。”那个人只得过去,向他磕头。楚灵王说:“我已经饿了三天,求你给我找点吃的,我决不忘你的好处。”那个人说:“老百姓都怕新王的命令,我上哪儿去找饭呐?”楚灵王又叹了口气,叫过他来,坐在旁边。楚灵王实在不能支持了,就把脑袋枕在那个人的大腿上歇了一会儿。那个人一见楚灵王睡着了,拿了旁边的一块石头轻轻地换出自己的大腿来,偷偷地走了。赶到楚灵王醒来,不见那个人,摸摸脖子底下枕着的原来是块石头,不由得心里一酸,大哭起来。他想:“我真到了末路了。”他越想就越觉得伤心。
呆了一会儿,有个以前做过官的人坐着一辆小车过来。听见有人在道边哭,一瞧,原来是楚灵王,就行下礼去,搀着楚灵王上了车,接他到自己家里。
楚灵王平日住的是细腰宫、三休台、乾谿的行宫。现在到了乡村里,只得低着头进了小屋子,越想越凄凉,不由得眼泪又掉下来了。当天晚上,楚灵王衣裳也没脱,只是伤心叹气。到了天快亮的时候,上吊自杀了。
这时候,蔡公、朝吴、夏齧这些个将士,找不到楚灵王,只好拿了他挂在树上的帽子和衣裳回去。蔡公眼珠子一转,又想出一个计策来了。他嘱咐观从带着几百个士兵,假装给楚灵王打败的样儿,慌里慌张地跑到城里,放出谣言,说:“蔡公已经给楚王杀了。楚王的大军随后就到城里来了!”有的说:“大王已经进了东门。”有的说:“大军已经把王宫围上了。”子干和子皙听见这个传说,都慌做一团。忽然瞧见一个将军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来,说:“大王气哼哼地杀进宫里来了!”说着,他就像疯了似地跑出去。子干、子皙急得心如刀挖,抱头大哭,说:“咱们上了朝吴的当了。”他们眼见宫里的人各自逃命,知道自己无路可走,只得鼓着勇气自杀了。这么着,公子弃疾灭了楚灵王、子干、子皙三个哥哥,自己踏踏实实地登了王位,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埋了子干、子皙,大封功臣。大臣们都向楚平王谢恩,只有朝吴、蔡洧、夏齧不但不来谢恩,反倒要辞职回去。楚平王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他们说:“我们连命都不顾地帮助了大王,为的是想恢复自己的家邦。如今大王已经得了王位,可是陈国和蔡国并没有恢复,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呐?再要呆在这儿享富贵,忘了父母之邦,简直不如猪狗了。先头楚王为了并吞陈国和蔡国,失了民心,才弄得一败涂地。大王怎么还要学他那样儿呐?”楚平王说:“你们别心急,我答应你们就是了。”他就打发人去找陈侯和蔡侯的继承人。他们找着了偃师的儿子公孙吴和公子有的儿子公子庐。楚平王叫他们分别回到本国去当国君,就是陈惠公和蔡平公。朝吴、蔡洧、观从跟着蔡平公回到蔡国,夏齧跟着陈惠公回到陈国。楚平王怕自己的地位不稳,有意收买民心,索性叫当初被楚灵王迁送到荆山去的六个小国的老百姓回到本乡本土去。六国的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楚怀王逃到赵国的边界上,赵王可没在本国。这位赵王就是赵肃侯的儿子赵武灵王。说起这位赵武灵王,他是赵国数一数二的贤明君主。眼光远,胆子大,外国的东西,好的就要学习,本国的东西不好的也要改革。赵国的大臣像楼缓、肥义、公子成,全是他挺有才干的好帮手。
公元前307年(周赧王8年,赵武灵王19年),有一天,赵武灵王对楼缓说:“赵国的北面有燕国,东面有东胡,西面有林胡、楼烦、秦、韩,中间还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强横的敌人,什么是咱们的保障啊!自己要是不奋发图强,随时都能给人家灭了。要奋发图强当然有好些事要做。我打算先从改革服装下手,连带着就可以改变打仗的方法。你瞧怎么样?”楼缓说:“服装可怎么改呐?”赵武灵王说:“我们穿的衣裳,袖子太长,腰太肥,领口太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楼缓把话接过去,说:“还费衣料。”赵武灵王说:“多费点衣料倒是小事,要紧的是要改一改咱们的态度跟精神。穿上长袍大褂做事不光不方便,走起道儿来摇摇摆摆的,干起活儿来就会迟慢。因此,也就减少了急起直追的精神。全国的人都这样,国家哪儿强得了?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儿的短褂,腰里系一根皮带,脚上穿双皮靴。要是穿上这种衣裳,就能做事方便,走道灵活。你再想大模大样,摇摇摆摆地走也就办不到了。”
楼缓听得挺高兴,说:“咱们能够仿照他们的服装,也能够学习他们打仗的方法。”赵武灵王说:“是啊!改变了服装,打仗也能够学胡人了。胡人穿着他们那种衣裳,能够挺方便地在马上射箭。咱们打仗,向来用兵车。只知道用马拉,可不会骑着马打仗。驾着车打仗哪儿能像骑在马上那么灵活呐?我主张仿照胡人的服装跟骑马射箭的法子。”楼缓愿意帮助赵武灵王,去教导老百姓都这么办。
君臣俩人商量妥当之后,第二天,赵武灵王就在朝上对大臣们宣布了这件事情。他们听了,大多数都反对。有的说:“衣裳不光是保护身子,也是表示礼节。咱们的礼节是由古时候圣贤传留下来的,不能随便改变。”有的说:“应当拿中国的文化去改变胡人的风俗才是道理,哪儿能拿胡人的风俗来改变中国文化呐?”赵武灵王想不到他们竟这么顽固,心里很不痛快,改革风俗的心里可就有点晃悠了。
赵武灵王回头对大夫肥义说:“我本来想教老百姓都穿胡服,学习骑马射箭,好改一改咱们这种拖拖拉拉的习气,可是我要这么办,准得有好些人会反对。”肥义说:“不下决心,办不了大事!不论改革什么,总会有人反对。反对改革的人大多看不到将来。一般人就知道看过去,咱们是看到将来的。古时候的圣贤哪儿不主张改革呐?要是他们也这般顽固,只能够仿照古人的话,到如今咱们也许还赤身裸体地住在山洞里呐?哪儿能有这衣裳呐?更谈不到什么礼节了。不改革就永远不能进步。要改革就不妨仿照胡人的风俗。古时候的圣人又怎么不是这样的呐?帝舜的时候,有个部族叫有苗。他们的文化虽说不如中原,他们的跳舞可比中原的好。帝舜就向他们学跳舞。大禹也是这样。他到了裸体国,就见那地方的人都是赤身裸体的,大禹就脱了衣裳跟他们一样地光着。可见古人也有仿照别地方的风俗的。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不论什么都能学着办,不必管它是古时候的还是现在的,是中原的还是别的部族的。大王何必犹疑不决呐?”
赵武灵王听了肥义的这一篇道理,就说:“不错!也许有人会笑我,骂我。可是那些有见识的人跟后辈人总会赞成我的。”他自己就先穿起胡人的服装来了。他们君臣们还以为穿胡人的服装是个大改革,他们哪儿知道赵国的老百姓,尤其是临近边界的人们早就有人穿这种衣服的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楼缓和肥义,都穿着小袖子的短衣出来了。一般大臣瞧见他们这个样子,都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赵武灵王犯了疯病呐。这不是太丢脸了吗?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道德、礼义,都扔了吗?可是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新服装不可,他又用种种理由把他那个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也说服了。公子成也穿上胡服。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大伙儿只好随着改了。然后赵武灵王出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没有几天,全国的人不分富贵贫贱,全都穿上了胡服。有钱的人起头觉着有点不像样,后来因为比起以先的衣裳实在方便得多,反倒时兴起来了。
1、狐狸和半身像拉封丹寓言2、教育神童拉封丹寓言3、变成少女的老鼠拉封丹寓言4、苏格拉底的话拉封丹寓言5、人和自己的影像拉封丹寓言6、大蜡烛拉封丹寓言7、狮子和猎人 ..
1、佃农、狗和狐狸拉封丹寓言2、狮子出征拉封丹寓言3、占星家掉到了井里拉封丹寓言4、哲学家拉封丹寓言5、商人、贵族、牧人和王子拉封丹寓言 点击显示更多(5) 点击隐藏 ..
古代历史故事50篇真实
伊索寓言4000字完整版
印度神话推荐九篇
一千零一夜1500字短篇
友情故事完整版80篇
搞笑故事五篇完整版
友情故事原文一百篇
寓言故事大全5000字热门
感人小故事七篇短篇
安徒生童话400个锦集
本站名称: 狸猫故事(m.limaogushi.com)
内容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投稿提供。
如有侵权请迅速联系本站,本站在核实后立刻作出处理!
Copyright ©狸猫故事 2019-20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