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何亮亮:1926年3月20日,是震惊广州,震惊中外的一天。正紧密合作的国共两党,遭遇了“3·20事件”又称“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的黎明,一队队士兵奉“校长”蒋介石之命,穿过广州街道,分头执行任务,李之龙从被床上拖起,当场被捕,海军局被占领了,省港罢工委员会遭到了包围,工人纠察队被解除武装,苏联顾问团的住宅受到了监禁。周恩来被软禁,汪精卫的住宅被军队以“保护”的名义包围了。
广州全市实行戒严,接到蒋介石的密令之后,何应钦把驻守的潮汕的第一军中共党员全部扣押了。蒋借口中山舰驶往黄埔,声称“中共密谋发动武装政变”,扩大了事态。
事态发生后,毛泽东马上去找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苏联军事顾问团代理团长季山嘉。当时在传达室等候的秘书沈雁冰,听到会议室内响起了高声的争吵,其中有毛泽东的声音。毛泽东当时主张,蒋介石是在搞投机,我们示弱,他就得步进步,我们强硬,他就缩回去。他对陈延年和季山嘉说,应当动员所有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秘密到肇庆集中,驻防肇庆的是叶挺的独立团。
中央执监委到达肇庆之后,就会开会通电讨蒋,指责他违反党纪国法,必须严办、削其兵权、开除党籍。广西的军事首领李宗仁本来和蒋有矛盾,加上李济深,这两股力量很大,可能为中共所用。
不过毛泽东不是中共的决策人,他只能阐明自己的意见,起初陈延年表示赞同毛泽东,但是季山嘉表示反对。陈延年也就跟着犹豫起来了。
“3·20事件”实际上是蒋介石发动的一次政变的预演,他是一箭三雕。第一,拘捕了李之龙打击了中共。第二,汪精卫自称“受惊”,提出了“暂时休假”,3月25日突然就“失踪”了,蒋介石掌握了党、政、军大权。第三,逼苏联首席顾问季山嘉回国。蒋介石初试锋芒,便一举成功,但他仍然声称,我绝不承认3月18日的事件,共产党有什么阴谋在内。
蒋介石又声言“对人不对俄”,仍保留其“联共”、“联俄”的左派形象。蒋介石受到了中共总书记陈独秀的赞扬。
1926年4月3日,陈独秀在中共机关刊物《向导》上著文称,蒋介石是中共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柱石,中共总书记陈独秀“示弱”,蒋介石也就如毛泽东所说的“得步进步”了。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 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 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 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 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 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 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 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 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 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 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 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 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 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 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 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1913年8月,周希汉出生在麻城县周家坳。他的父亲叫周祁耀,30岁前曾娶妻并生有一子。可惜那孩子两岁时暴病夭折了。不久,妻子也贫病交加,不治而亡。
几年后,周祁耀才“疗”好伤,续弦娶了李氏;然后,夫妇俩租种了本村地主的几亩山坡地,早起晚睡,不分白天黑夜干起来了,可是劳作一年,还是难得肚子饱。脑筋活络的周祁耀不甘心,在农闲时,又干起了打铁的行当,有时,他还借点小本钱,贩卖小猪,结果,在他的折腾下,家境竟然渐渐有了好转。可是,周祁耀美中不足、也是他最大的烦恼,就是从他往上祖宗三代都是单传,上一个儿子又死了,李氏迟迟没有怀孕生育的迹象。
幸好,天道酬人,他整整40岁时,李氏怀孕生育了,并且是个大儿子!
他就是周希汉。
周祁耀在不惑之年有了接后的香火,自然欣喜万分,以后,对这个宝贝独子是宠爱得不得了。
可这个周希汉自幼得到父母的娇惯,渐渐长大,却养成了直率、任性的性格,并且还倔犟得要命,母亲李氏根本“管”他不住,每当儿子调皮捣蛋闯了祸时,她就摇头叹息:“这个孩子太倔犟!”
周祁耀宠爱孩子,更希望儿子有出息,将来能光宗耀祖,夫妇俩节衣缩食,把周希汉送到了私塾读书。谁知周希汉然聪颖过人,读书不错,却处处不肯低头服软。一次他调皮捣蛋犯了事,先生叫他跪下,他硬是不从,先生一逼急,结果,他撒腿就跑出了学堂,从此死不去上学了。他的犟劲一来,就是父母也没办法,结果,11岁的周希汉就这样辍学了,在家里,天天帮着父亲种地、打铁。
湖北是大革命的繁盛之地,1927年冬,14岁的周希汉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麻城农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闹得最“凶”。可不久白军来了镇压,凡参加暴动的,不论老人孩子,一律都受到“追究”,周希汉因为参加暴动,结果,家里房子被烧毁,衣物等生活之物也被抢走,周祁耀夫妇只好撇下家业,带着“唯一传承香火”的儿子逃往他乡。可是这一路被追杀,周希汉被追得火气大发,倔犟劲来了,说:“好,你们杀人,你们烧屋,我就为贫苦农民报仇出气,和你们干到底!”于是,他“说到做到”,就要去投奔红军。
这可急坏了周祁耀:“你去当兵,打死了,谁为我们周家传宗接代?不能去!”
“这我不管!”周希汉大声嚷着。
知子莫如父。周祁耀知道儿子这一犟劲犯起来,是谁也拦不住的,两口子愁眉苦脸好几天,终于苦想出了个好办法:用结婚拴住儿子的心。或许他在新鲜的儿女私情中能收拢去当红军的心。于是,1928年春末的一天,周祁耀家鞭炮响个不断,喜庆的唢呐震动四方。
原来,周祁耀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为独生儿子办结婚喜事了。
秋瑾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疆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样样皆精。
1904年,她决然脱离封建家庭,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并和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她第二次去日本,大力赞助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主盟人,自称“鉴湖女侠”,常身穿男装,腰佩短刀,好一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1906年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刋——《中国女报》满腔热情地提倡女权,鼓吹革命。
1907年,她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和徐锡麟一起积极策划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遇害。秋瑾受株连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1978年,边防战士杨朝芬和他所在的连队向越南侵略军发起自卫还击时,遭到了躲在暗堡里的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连队前进的道路封锁了。
在这紧急关头,杨朝芬手拿爆破筒,闪电般地扑向暗堡,猛力将爆破筒筒塞进射孔,当他正要点燃导火索时,敌人把爆破筒推了出来。杨朝芬毫不犹豫地点燃导火索,第二次把爆破筒塞进暗堡,敌人又把它推了出来。爆破筒“嗤嗤” 地冒着白烟,眼看就要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杨朝芬往山坡下一滚,“轰隆” 一声巨响,暗堡里的敌人连同暗堡一起飞上了天。
杨朝芬为连队扫除了前进的障碍,人们称他是“活着的黄继光”。
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浙江椒江市有个青年农民叫陈江辉,才30出头年纪,就已经有了15年发明史了。他15岁那年,因为家里穷,父母有病,只好中途退学,回乡劳动。在一般人看来,他这一辈子也就是种田了。可他想,种田也要种出个名堂。自己从小脑子灵,为什么不能搞一些发明创造,为乡亲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呢?
于是,他每天白天劳动,晚上看书学习,琢磨搞些小发明。一开始,难免失败。有一次因为买材料欠了债还不上,被人家送到公安局,当作“诈骗犯”进了收容所。可他不灰心,又去杭州向专家求教,没钱买书就借书读,自学了高中和部分大学的课程。
几年后,他终于做出了成绩,发明了暗码保险锁、医用红外线感应控制器等许多物件。尤其是农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首批生产就被抢购一空。他发明的“陈氏气管炎根治药”等,经中外专家鉴定,获得了国家专利。截止到1992年,他发明近百项,有16项获得国家正式发明权,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一个农村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了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发明家了。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出讨袁通电,宣布罢兵言和,与袁世凯决裂。袁世凯的左右手段祺瑞、冯国璋也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无法调兵遣将。袁的弟妹联名登报声明,宣布脱离兄弟兄妹关系。这时,原先支持复辟帝制的列强,也感到中国民心难违,而狡猾地改变了态度。袁世凯完全陷入内外交困、孤家寡人的窘境。1916年3月22日,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取消帝制。从登基到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为此,他忧愤交加,竟一病不起,于6月6日溘然病逝,结束了他极不光彩的一生。
袁世凯死时只有57岁,尚在壮年。他一向身体健壮,无病无痛。做过总统秘书长和国务总理的张国淦后来回忆说,跟袁世凯吃饭会撑死,跟蒋介石吃饭会饿死。因为蒋介石信奉基督教,生活很是清淡,宴席上往往浅尝辄止,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多吃了。而袁世凯则食量很大,据说一天能吃16个鸡蛋,早餐6个,中餐6个,晚餐4个。每逢宴请,主人大块朵颐,客人自然跟着多吃些。那袁世凯为何死得这么快呢?据考证,袁世凯是在护国战争发动以后,因精神压力和劳累过度、家庭纠纷多方面影响,身体才渐渐差起来的。先是日不思食,夜不能眠,精神困倦,萎靡不振,后来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而又延误治疗,最后病死于尿毒症。死后又未及时安葬,竟致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如同他的名声一样。
袁世凯的可悲下场,根源于他的专制独裁意识。他沉迷权力,权迷心窍,以致成为民国史上第一个独夫民贼。著名民主革命家黄炎培事后发表文章,“我教育界看袁世凯”,总结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教训,认为:“凡违反大多数人心理的行为必败;欲屈天下人奉一人,必致天下人敌一人。”这是讲他违背民意,
逆历史潮流而动,必无好结果。1、倚门倚闾成语故事2、大义灭亲成语故事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成语故事4、釜中游鱼成语故事5、名落孙山成语故事 点击显示更多(5) 点击隐藏列表第1篇、倚门倚闾 ..
1、牛刀小试抗日战争故事2、狄仁杰解梦提立太子抗日战争故事3、百战百胜——粟裕抗日战争故事4、拒写悔过书的容国团抗日战争故事5、聂荣臻战地救助日本小姑娘抗日战争故事 ..
抗日战争故事内容1400字
抗日战争故事12个精选
成语故事5个短篇
爱情故事800字短篇
克雷洛夫寓言七篇优选
爱情故事四百篇
幼儿故事优选10篇
中国历史故事热门6个
埃及神话十二篇优选
罗马神话7个锦集
本站名称: 狸猫故事(m.limaogushi.com)
内容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投稿提供。
如有侵权请迅速联系本站,本站在核实后立刻作出处理!
Copyright ©狸猫故事 2019-20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