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作“家有贤妻,男儿不做好事”。
在赞扬别人的妻子时,又有一个职业化的称呼,叫作“贤内助”。在中国漫长的现代史中,妇女的地位的确是不高的,在大多数状况下是匍匐在男权主义的淫威之下,但有时候却又受到相当的尊敬,特别是在家庭当中,一个主妇的优劣往往对这个家庭产生主要的影响。不但平民家庭如此,天子之家也不例外,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是许多的。同是出身低微的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刘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一反一正,形成为鲜明的对照。
后唐是攻灭后梁以后由李存勖创建的。事先,李存勖认为后梁的朱氏政权是唐朝的叛逆,自己是承当了唐朝的正统,故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李存勖在做晋王之时,就看上了刘氏(即之后的刘皇后),李存勖的母亲就把她赐给了他。
刘皇后是魏州成安(今河北成安县)人,她的父亲(father)据说是一个江湖郎中,分身算命占卦,自称为刘山人。这位刘山人颔下有一缕黄须,成日奔波于风尘之中,他善给别人算命,却不知是否为自己的闺女(daughter)算过。但无论如何,从刘山人的状况来看,刘皇后出身低微却是无疑的。在刘皇后还很小的时候,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攻占了魏州的成安,其部将袁建封见刘氏姿貌不俗,便特意掳来,献给李克用,李克用之妻看她聪明聪明,善体人意,又兼人才出众,非常喜欢,便让人教她歌舞弹唱。等到了十六岁时,已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李存勖少年英武,在承当父亲灭梁的遗志方面,可以说做得十分成功。但此人虽有才略,怎奈极好玩乐,少年时期就已现端倪。他作为李克用最为宠爱和倚重的儿子,自然可以常常出入掖庭,一见之下,竟对刘氏情爱陡生,在被封为晋王过后,李存勖就向母亲索取刘氏,李存勖的母亲本是养一歌舞之伎,无甚大用,便把刘氏送给了李存勖。
没想到这刘氏极会博取李存勖的欢心,后又生了儿子李继岌,李存勖见李继岌相貌性格多随自己,就更加喜欢刘氏。
李存勖称帝以后,就想废掉原来的正妃韩夫人,但觉得于名分不合,一向沉吟未决。就在这时,宫廷里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枢密使郭崇韬权高位重,只是德才功业均不足以服众人,所以反对他的人不少。郭崇韬十分精明,他深知,如果这时能够帮刘氏一把,把刘氏推向皇后的宝座,将来刘氏一定会重用自己,自己也就有了稳固壮大的靠山,再也不怕群僚攻击了。于是,郭崇韬“与宰相率百官共奏刘夫人宜正位中宫”。在这种状况下,庄宗李存勖正好顺水推舟,于公元924年,“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欧阳修曾专门作了一篇评述后唐庄宗宠信伶人戏子而至荒淫无道的《五代伶官传序》,深刻地揭示了李存勖消亡的原因。李存勖在灭后梁之时,可谓雄才大略,奋发有为,且能洁身寡欲,与群臣士卒为伍。但称帝过后,很快就荒淫无道了,他大造宫室,多选美女,畋猎无度,而最新鲜的是他宠信演戏的伶人,这位天子戏迷简直把看戏、听戏、演戏当作了生活的主要部分,因此,伶人也就趁机干政了。这样一来,大臣遭到疑忌迫害,贤人远引、小人竞进,后唐的朝廷,成为跳梁小丑们演戏的舞台。
毫无疑问,后唐庄宗时期的政治很快就糜乱不堪了,庄宗最终终为臣下所杀,由一个开国之君而因荒淫被臣下杀死,这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是许多的。那么,在李存勖宠信伶官的荒淫时期,刘皇后又干了些什么呢?按说,刘皇后出身低微,深知下层生活的痛苦,又在宫廷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大,多少应该有些朴素善良的品质,但却恰恰其反,她过倦了低贱贫寒的日子,一旦地势骤升,就发疯般地捞权捞钱,哪里还想到规劝丈夫修身理政,为百姓操劳?
《资治通鉴》上记录,伶官干政期间,刘皇后也趁机参与,干政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抓住权,二是通过权来搜刮财富。“皇后生于微贱,既贵,专务蓄财”,“及为后,四方奉献皆分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宫。”四方的贡品竟然要拿一半送给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这还倒罢了,她居然把宫中的役人派出去,以权压人,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这种“官商”的做法,为她赢得了臣额财富。在纳贿方面,她更是来者不拒。在她的带动之下,后唐行贿之风大盛。刘皇后未能成为庄宗的“贤内助”不说,反而助纣为虐、陷夫于死地。
在刘氏当皇后的第二年,河南发生了多年不见的大水灾,黄河决口,河流暴涨,大水流淌了七十五天,淹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洛阳一带的粮仓为之一空,粮食很镇静,李存勖不仅不念头减轻农民负担,还要预征第二年的粮食,弄得民怨沸腾。大灾尚未退去,李存勖竟带着刘皇后及大队人马出去四处打猎,引得百姓切齿怅恨。这对夫妻臭味相投,狼(wolf)狈为奸,终于使得民不聊生,官不安位,在庄宗建号三年以后,邺都、邢州、沧州等地纷纷兵变。李存勖派李嗣源去镇压,没想到李嗣源一到魏博,就自称后唐天子,挥兵向李存勖杀来。在这场叛乱中,李存勖被流矢射中。
那位刘皇后真是财迷心窍,在这危急关头,她不去体贴李存勖的生死和朝廷的安危,却想着赶快搜刮金银。刘皇后自己根本就不去探视李存勖,只是派个阉人送点水和食物给李存勖,不久,李存勖就伤发而亡,而刘皇后呢,却忙着“囊金银,系马鞍”。看一看李嗣源势不可挡,就张皇逃入寺中,削发为尼。
李嗣源当了天子,其实应该感谢这位皇后,如果不是刘皇后趁势作乱,李嗣源又岂能轻易起兵成功?但李嗣源依然下诏赐刘皇后自杀,派人把她从晋阳的尼姑庵中弄出来,逼其自尽了事。
与后唐庄宗的刘皇后恰恰相反,朱元璋的夫人马氏却极度英明,多次帮助朱元璋,甚至可以说,若无马氏的协助,朱元璋不仅成不了大明的开国天子,恐怕早就成为孤魂野鬼。
明/杨东明/饥民图说(部分)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中,暂做和尚,穷困潦倒,后见郭子兴起兵反元,就投到郭子兴的军中。郭子兴见朱元璋气宇不凡,相貌出众,也十分注重。朱元璋作战勇敢,智勇兼备,打了不少胜仗,郭子兴对他就更加器重。之后郭子兴同夫人张氏谈及朱元璋的军功,张氏说:“朱元璋的才能,我不太了解,但看他的相貌,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应该加以厚恩,使他感恩图报,方肯为我们出力。”郭子兴说:“我已提拔他做队长了。”张氏说:“依我所见,这还不足,听说他已二十五六岁,尚未成家,何不将义女马氏配给他,一可使壮士效诚,二可使女有所归,也算是一举两得之事。”郭子兴思虑了一会儿,觉得不错,就挑了个机会,通知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十分高兴。
马氏不是郭子兴的亲生闺女,而是他收养的义女。在郭子兴微贱的时候曾与宿州的马公结成为生死之交。马公是宿州新丰的大富,为人慷慨仗义,疏财济贫,天长日久,家业就衰落下去,他的妻子生下一女,不久就病死了。此女从小无人照管,过惯了贫苦的日子。之后,马公杀人复仇,为了避祸,就把闺女寄养在郭子兴的家里,之后郭子兴听说马公客死异乡,就收马氏做义女,加意抚养。幸亏此女聪慧,郭子兴教她文字,刘氏教她针线,一经指导,无不立会,到了十六岁,既出落得一副好身材,更兼知书达理、勤劳贤惠,可谓秀外慧中。马氏早就听说朱元璋之名,朱元璋也知马氏是郭子兴的义女,二人相互羡慕,婚后十分友善。
朱元璋做了郭子兴的乘龙快婿,不久就被提升为镇抚,再加上他战功赫赫,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郭子兴见朱元璋威势日重,倒还没有多想,他的两个儿子看了却心怀妒忌,再加上朱元璋同他们称兄道弟,他俩更觉不满。于是,这弟兄两人密谋想驱除朱元璋。俗语说,疏不间亲,兄弟二人编造谣言,屡屡在郭子兴面前谗毁朱元璋,起初郭子兴不听,但说得多了,郭子兴不免起疑,尤其是郭子兴的性格不够大度,偏怀苛刻,遇事不能明辨,易听人言,所以,郭子兴畏惧朱元璋真的擅权自专,将来会危及自己。而这时朱元璋并不知道郭子兴对他已起疑心,在军事聚会会议上依然率而发言,不免有顶撞郭子兴的地方。郭子兴发怒,找了个借口,把他关了起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听说了,觉得害死朱元璋的时机已经到来,便偷偷嘱咐膳夫,不要给朱元璋送饭,把他活活饿死。
朱元璋未能回家,马氏便探知了此事。她偷偷地跑进厨房,拿了一块刚刚出锅的热饼,预备送给朱元璋吃,谁知刚出门就撞见了义母,她怕被义母看破,连忙把热饼塞进怀中,热饼烫在皮肤之上,疼痛难忍。马氏一面向义母请安,一面眼睛瞅着别处,脸上也显出很不自然的神情。义母见她神情有异,却偏偏叫住她寻根究底,之后实在烫痛难忍,就伏地大哭,说明了原委。等取出饼来一看,胸乳都被烫烂了。义母了解到这一状况,连忙劝告郭子兴,郭子兴也觉得关禁朱元璋显得太过,两个儿子再加暗害更于情理不容,于是放出了朱元璋,对两个儿子大加训诫。朱元璋知道了马氏揣饼烂胸的事以后,大为感动,尤其是马氏以此打动义母,再由义母说动郭子兴,救出了朱元璋的性命,还能使他规复原职,朱元璋更觉得马氏德足可敬,才足可佩。
公元1353年,郭子兴因为受彭大、赵均用两个将领的排挤,到滁州驻守,赵均用一向想侵犯郭子兴,亏得朱元璋用计贿通了赵均用的左右,接郭子兴来到滁州,朱元璋等人共推郭子兴为滁阳王,当地的所有军马,都归朱元璋节制。但只过了一月,郭子兴就对朱元璋逐步地冷淡起来了,周围的人大多都被郭子兴录用,就连朱元璋的记室李善长也得到了提拔,唯独朱元璋坐了冷板凳。朱元璋感到大惑不解,十分郁闷。
朱元璋带领军队驻守滁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时,忌恨朱元璋的人散布谣言,说朱元璋手握重兵,为了保全实力,不肯出战,就是出战,也不竭力。郭子兴性情耿直暴躁,信以为真,把朱元璋的得力战将都调到自己的部队,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权,对朱元璋也冷淡起来,碰到战事,也不和朱元璋商议,致使二人相互猜忌。
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胜仗,向郭子兴报功,但郭子兴只是冷淡地敷衍了几句。朱元璋非常懊丧,回到自已家中,长吁短叹。朱元璋的妻子见了,就体贴地问:“听说夫君打了胜仗,我正为你高兴,为什么夫君却闷闷不乐?难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朱元璋说:“你怎会知道我的事?”马氏说:“莫非是我义父薄待了你?”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烦闷,说:“你既然知道,又有什么用呢?”马氏说:“你可知道义父为什么这样对待你吗?”朱元璋说:“以前怕我专权,已削了我兵权。现在嫌疑我不肯竭力,我却争先杀敌。虽然打了胜仗,你义父仍然对我冷淡。我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明/周世臣/流民图
马氏想了一会儿,问:“你每次出征返来,有没有给义父礼物?”朱元璋听了一愣,说:“没有。”马氏说:“我知道其他将帅,返来时都有礼物献给义父,夫君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忿然说:“他们是掳掠来的,我出兵时秋毫无犯,哪里会有礼物!就是有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财物,也应该分给部下,为什么要献给主帅?”马氏说:“体恤民生,慰劳将士,理应如此。但义父不知道这些,见别人都有礼物,只有夫君没有任何表示,反而嫌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兴,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你与我的义父前嫌尽释。”朱元璋问:“你能有什么办法?快讲出来!”马氏说:“我这里另有一些蓄积,把它们献给义母,请义母向义父说明状况,义父一定高兴,不会再难为你。”朱元璋觉得十分过意不去,说:“这样做太委屈你了,就按你说的办吧!”第二天,马氏将自己蓄积的珍贵首饰等物品一一捡出,送给义母张氏,而且说是朱元璋孝敬义父、义母的一点儿心意。张氏满心欢乐地通知郭子兴,郭子兴神色怡然地说:“元璋这么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错疑了他。”自此以后,郭子兴对朱元璋疑虑渐释,碰到战事,都和朱元璋商议。翁婿亲睦,滁阳城从此巩固。
然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却觉得朱元璋的权力太大,威望太高,十分嫉恨朱元璋,总想找个机会除掉他。不久,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邀请朱元璋出去饮酒,马氏嘱咐朱元璋说:“这两个人频频三番想害你,这次一定没安美意,你一定不要喝他的酒。”经马氏提醒,朱元璋就想了一个计策。等他和郭氏兄弟一路走到半路,朱元璋突然之间从马上一跃而下,对天喃喃细语而语,若有所见,过了一会儿,翻身上马,驰骋而回。郭氏兄弟在前面追喊,朱元璋回喊道:“我不负你二人,你二人何故设计害我,如明天神告我,说你们二人,在酒中下毒,天神令我勿往!”郭氏兄弟听了,真吓得汗出如浆,私语道:“置毒酒中,我俩未对任何外人说过,他怎地知道,难道真有天神助他?”从此,两人再不敢陷害朱元璋了,就是在郭子兴的面前,也不谈及朱元璋的功过。
之后,郭子兴病死,朱元璋逐渐成为主帅,马氏成为朱元璋的主要参谋之一。朱元璋每次出兵打仗,军中的文书多交给马氏处理。史书记录,马氏仁德慈善,有智计鉴断之能,爱好文史,朱元璋每次出征,文书之类均交马氏治理,纵然在镇静仓促之中,马氏也未尝丢弃过。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兵从和阳渡江攻太平,和阳空虚,马氏料定元兵必来劫掠义师的家属,便未经请示,就率领义师家属渡太长江。果不出所料,马氏的队伍刚过完,元军就向和阳进攻。
公元1360年,朱元璋同陈友谅会战于南京。事先,陈友谅的势力比朱元璋壮大得多,许多人都认为很难取胜,城中人心惶惶,竟有人挖地窑埋藏金银。马氏却把自己的金帛拿出来鼓励将士,激励士气,结果,朱元璋大胜,消灭了陈友谅创建的“大汉”政权。公元1367年,朱元璋又攻克了苏州,俘虏了张士诚,于是,在扫平群雄过后,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做了大明的开国天子,册封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历尽艰险,不仅常常参与军事,在余暇时间,还带领妇女赶制军衣,可谓竭心尽智,劳苦功高,应算得上“开国皇后”。作为一个女人,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最为难得的,是她在开国以后的显示。在她被立为皇后以后,朱元璋曾深情地对她说:“朕起自布衣,得登帝位,外恃功臣,内恃贤后……为朕司书,为朕随军,为朕亲缉甲士衣鞋,种种劳苦,不胜枚举。古称家有良妇,犹国有良相,今得贤惠如后,朕益信古语不虚。”马氏却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巨。”马皇后的明太祖孝慈皇后马皇后像
话,可谓语重心长而又适得其时。
朱元璋把她比做唐代的长孙皇后,马皇后谦辞不敢当,待到朱元璋要把马皇后的宗族故旧请入朝廷,授以爵禄,马皇后叩谢道:“爵禄所以待贤,不应私给外家,妾愿陛下慎惜名器,勿徇私恩。”但朱元璋为了表示对马皇后的感佩之情,依然追封了她的父母,并设庙四时祭拜。马皇后的这番话,不仅令朱元璋倍加感动,就是放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古人听来,尚犹自敬佩。
马皇后起自微贱,一向不忘本色,虽贵为皇后,却过着较为朴实的生活。平时,她衣不重彩,多穿丝麻织成的练布,已往的破烂衣服什物也总是修补再用。但她并非小气,在许多地方,她十分大方。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马皇后听说太学生有几千人之多,便问他们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当她得知太学生是由国家供应饭食时,便说:“太学生虽免去了温饱之虞,但他们的家属却不一定有生活保障,希望能给那些家景贫寒的太学生以补助,让他们的妻子老小不至挨饿受冻。”还特别发起设立了红板仓,蕴蓄财物赠送生员的家属,以保证太学生无后顾之忧,安心读书。
朱元璋刚开始制造纸币时,屡次试制都不成功。一天,他梦见有人通知他说,如果想制成纸币,必须取秀才的心肝才行。梦醒过后他想道:“这难道是让我去杀读书人吗?”马皇后听他说了这个梦,就对天子说:“照我看来,秀才们所做的文章,就是他们心肝了。”天子听了很高兴,马上命主管的官署找来秀才们进呈有关文章,加工来用,纸币果然就制造成功了。
在明朝开国初年,宰相胡惟庸谋反案应是最大的谋反案之一,其株连之广,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闻名文学家、洪武朝大学士、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因年纪已大,早已退隐林泉,离京师千里而居,但他的孙子宋慎知道胡惟庸谋反而未举报,就被株连逮捕到了京城。马皇后听了,连忙跑去对朱元璋说:“听说皇上要处死宋学士,不知是何缘故?”朱元璋说:“宋濂的长孙宋慎知情不报,形同谋反,属大逆不道之罪,按律当诛,且应祸灭九族!”马皇后求情说:“宋学士闲居浦江,早已不问政事,且离京城有千里之遥,根本不知其孙谋反的事,怎么能处他以死刑呢?”朱元璋对谋反之事恨入骨髓,所以不听马皇后的劝告,拂袖而去。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只见马皇后直落眼泪,朱元璋很新鲜,就问她是什么原因。马皇后说:“宋学士跟随皇上四十多年,德高望重,四海敬仰,又兼满腔赤诚,肝胆照人,如往年逾古稀,却要被刀斧之刑,我哪里能吃得下这珍馐美味?”朱元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地打动了,就免了宋濂的死刑,改为发配茂州。
所谓“狡免死,喽啰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一点,在朱元璋一朝显示得尤为突出,马皇后在谏阻杀戮、保护功臣方面,其做法也可谓前无古人。
开国之初,明朝定都南京,但南京城墙不够结实完整,朱元璋预备修建,因国库中资金缺乏,朱元璋就向民间募集资金。吴兴人沈秀是一位深藏于江南小镇的富人,用“富可敌国”四字形容,绝不为过。他一生精明盖世,老来却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他自动捐款要求修半边城墙,二是他修的这半边比朱元璋修的那半边提前完工了三天。本来,朱元璋对沈秀自动要求修半边城墙就大为不满和妒忌,觉得一个商人竟敢同天子平起平坐,且是用钱来修城墙,岂不是为沈秀自己立怀念碑,灭了他天子的威风?再加上比皇上提前三天完成,那就更是压服了皇上,有“欺君之罪”!朱元璋性情忌刻,哪里能容?就找了个借口说沈秀乱掘山脉,把沈秀捕入狱中,预备处死。马皇后知道了此事,赶忙前去问询,朱元璋说:“民富敌国,是为不祥。”马皇后抗言道:“国家立法,所以诛造孽,非以诛不祥。沈秀虽富可敌国,却并未犯法,为什么要处他死刑呢?”朱元璋理屈词穷,只得把沈秀改谪戍云南,沈秀终于死在贬所,从此,江南富人吸取教训,更加深藏不露。
马皇后做了十五年的皇后,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病重,医治无效,群臣纷纷访求名医,督责医官,马皇后却很平静地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祷祀何益?世有良医,亦不能起死复生。倘服药不效,罪及医生,转增妾过。”这种宁静安祥而又慈悲的情怀使朱元璋及群臣大为感动。朱元璋问她有何遗言,马皇后说:“妾与陛下起自布衣,赖陛下神圣,得为国母,自愿已足,尚有何言?妾殁过后,只愿陛下亲贤纳谏,慎终如始。”言讫而逝,年五十一岁。
马皇后的这番不是遗言的遗言,至为朴实而又至为深刻。自朱元璋及群臣百姓,闻马皇后死讯,无不恸哭。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九月,葬马皇后于孝陵,临葬风雨雷雹大作,朱元璋以为不吉之兆,愀然不乐。送葬僧人宗泐口宣一谒道: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朱元璋听了,才转忧为喜。
马皇后死后,宫中有许多追忆马皇后的歌谣,其一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这里倒不是一定要为一位封建皇后树碑立传,而是因为马皇后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特例。她的特别之处主要显示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品德端正,处事妥当。马皇后身为郭子兴的义女,朱元璋的夫人,其地位与作用都十分微妙。如果她存有私心或是处事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郭子兴和朱元璋干系的破裂。如果然的出现了那种状况,不仅朱元璋事先死无葬身之地,就是对于郭子兴和农民起义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马皇后能够以大局为重,不盘算义父和丈夫一时的曲直得失,保持了他们的团结,发扬了朱元璋在农民起义师中的作用,为义师的胜利作出了卓异的贡献。
第二,马皇后既能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又能辅佐朱元璋治天下,如此有始有终,实属难得可贵,贫贱而不馁,富贵而不骄,这是中国传统的做人标准之一,在马皇后身上确实体现出来了,至于大和尚颂她为救苦救难的“马如来”,虽不无过誉之嫌,也实在是不无道理。
在中国历史上,天子多残暴,后宫多秽乱,而马皇后却像一道耀眼光芒,划破了阴森森的夜空,显示出了人性之美,女性之美。实可谓斯人虽已逝,千载有余情!
上一篇《清代一位被雷电劈死的皇帝》故事精选
话说一百零八年前初秋的一天,在我国北方承德的一座皇家大院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什么大事呢?据当时的八卦书生传闻竟然是皇帝老儿嘉庆被雷给劈死了。说来这皇帝号 ..
下一篇《禁止缠足》故事精选
康熙十一岁那年,正值皇太后寿辰之日,宫中大摆寿筵,宫娥舞女翩翩献技,为赴宴的满朝文武助兴。 有个小舞女,名叫彩霞,年方十六岁,生得身材袅娜,体态轻盈。她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