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一向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眼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已毕业离校,找到工作的学生开始崭新的职场生活,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还在求职路上持续拼搏。从学校到社会,从“纸上谈兵”的职业打算,到现实中的求职之旅,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历程都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访高校,听部分学生报告他们的就业故事,并选取了其中一个典型个案进行刊登。这对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大概是个参考。
“我的就业经历如同一本故事书,有曲折的情节,有欢笑和泪水。”明亮的阳光下,徐晓轻抚了一下额头的黑发,眼睛出神地盯着前方。
往年23岁的徐晓是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显示出色,学习成绩优秀,连续3年得到奖学金,实习成绩也很好;是学生干部,还参加多个社团,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都不错。
进入大四,许多学生开始谈论就业话题。徐晓对此有些“不屑”,她对自己的实力和前程都很自信。徐晓的就业目标是做一名“有理想”的记者,踌躇满志的她给自己定下目标:非地市级以上的媒体和单位不去。“事先我的念头是,自己总能在省会济南立足;退一步说,就算不能留在济南的媒体,去一家范围较大的杂志社也没问题。”说这话的时候,徐晓一脸苦笑,“现在我才晓畅,现实远不是理想中的那样,我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春节前,部分用人单位开始进校园招聘,别的同学都忙着制作简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徐晓却悠闲地在图书馆看书。她有自己的念头:媒体一般在春节后才招聘,凭自己的本事,就业不是难题。转眼到了3月份,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最高峰,徐晓这才行动起来。她向几家中意的媒体、杂志社投出简历,也参加了一些笔试、面试,却无一单位录用她。
经历过频频打击后,徐晓开始“嫌疑”自己,也变得有些镇静。“那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打算不一定公道。”她开始“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做一名媒体人的理想。事先正值校园招聘的高峰期,也确实有不少机会,包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打算聘她当文秘,但考虑到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她犹犹豫豫间就放弃了。“就像俗话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出现机会时,总有些不甘心,以为还会有更好的工作,结果是好工作从身边溜走。”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徐晓的压力越来越大,她迫不得已改变了念头,打算找个单位先干着。但这时用人单位大范围的招聘打算已经已往,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就是要求研究生学历,以致找工作越来越难。徐晓变得彷徨踌躇。“那段日子真的很惆怅,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又一个与用人单位签约,心里很懊悔。”徐晓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再找不到工作的话,就去超市做促销员大概去饭店做服务员。
毕业前半月,徐晓收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邀请,从事文案策划工作。尽管对这份工作不写意,她依然与该单位签订了劳动条约。“我只能说,机会是给有预备的人的,最初的我太自信,以至于没有认清自己,对就业预备不充分。”徐晓深有感触地说,找工作的历程使自己变得成熟和理性,不但清醒地了解了自己,还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物使用化名)
[专家点评]
济南人才网的专家说,为减缓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情况,但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头还要看大学生自身。徐晓的就业经历很有代表性,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最终的彷徨,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有与她类似的经历。“大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切合现实的就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打算;其次要武断,用人机会稍纵即逝,在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等待你迟来的复兴。”
专家还提醒说,那些至今未找到写意工作的大学生,目前最要紧的是保持平稳心态,避免因找不到工作心情急躁,乱了分寸;认准求职方向,自动出击,有了符合的岗位犹豫不决,莫在犹豫中丧失机会。(苏茂华)
上一篇《“好工作”到底需要什么?》故事精选
我们发现,很多求职者对于如何寻找“好工作”的困惑都存在惊人的相似。下面我们把两种最典型的困惑做一个总结,与大家分享。一、非理性信念职业生涯规划理 ..
下一篇《月薪5400元美差飞了》故事精选
“日薪200元,朝九晚五,一月收入5400元。”如此诱人的条件,恐怕不少有志在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都会怦然心动。近日,网络上一则兼职招聘吸引了众多在杭大学生的眼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