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天子,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遇”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们。
我们无法躲避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历史的评价都创建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底子上,胜者可对败者进行一切他们认为应该的凌辱与抹杀,而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对高高在上的人的顶礼膜拜。对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们,我们除了叹息和了解他们的名字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了解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天子。因为纵观历史,他们的名字已被无数个所谓英明大概昏聩的天子掩盖殆尽了。
当我们仔细地解读他们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本来有做天子的能力,也有成为天子的资格。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成为天子?!
这已经不是一道普通的分析题,而是一个值得让人长时间思考的定律。
虽然,每个天子在立太子时都会遵循“立嫡以长”的传统,但历史上也不乏将长子废黜而改立其他皇子的事儿发生。作为长子,他们只是拥有了传统所给予的并不厚重的资本。特别是封建社会帝王的随意性不受任何因素约束,帝王之言便是圣旨。所以,诸多英明之主往往会将一些不配做天子的长子以各种理由废黜。而本书中所罗列的他们却完全是天子认可并大加培养的,因为作为曾经做过天子的父亲(father)清醒地熟悉到,自己所立的太子是有能力承当自己的衣钵的。
作为储君的他们会成为未来的天子,可谓名正言顺。正人得此天道,又遵天理。便以为宫廷太平、东宫安然无恙。谁知却有小人从中作梗,甚者血溅宫廷,为后代怒。李世民的毒辣、杨广的诈伪,异曲同工。只是李世民比杨广更聪明,前者彻底篡改了历史。
简朴地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注释诸多太子的未继大统,显而易见不能服众。他们的失败是多方面的,既有自己品德上的瑕疵而让小人趁势而入,又有对事先形势的把握不准,太过相信传统与父皇所给予的真命太子之衔。另外,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以及所信奉的“仁义”、“信义”让自己迫不得已轻信于他人篡改的父皇之命,从而使他们走上了失败之路。秦始皇长子扶苏就是这类悲惨终局的最好代表。
死后被唐玄宗封为“让天子”的李成器在诸多史学家那里往往被称颂,称颂他的品德,称颂他的自知之明。但细读那段历史可以发现,他的自知之明是无可奈何的。他的品德要求他绝不可因为自己想继任大统而发生“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当皇位与传统品德并列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在他之前,汉光武太子刘强便是此等品德上的圣人。无论他是否心甘情愿,但毕竟,他的礼让,避免了几千年来血溅宫廷的重复。试想,在以品德为朝纲经纬的皇权社会,若是他们成为天子,必将是帝国的明君。
西汉贾谊说,太子正则天下正。不仅说明了太子对一个国家的主要性,更阐释了准天子之位的不稳定。贾谊还说,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这是通知帝王们,对未来天子一定要进行良好的帝王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在他们登基后成为一个好天子。
从太子到天子的这条路上,看似迫在眉睫,却远似天边。
他们本可以成为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天子,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除了可惜,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有点别的,比如,问问“为什么”。
让他们没有成为天子的那些“机遇”,偏偏一定要下降入他们的头上,让我们因此而错过了一段本可以重读历史的机会!
上一篇《明成祖朱棣不顾“天怒人怨” 迁都北京之谜(图)》故事精选
永乐十九年旧历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 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 ..
下一篇《武则天:娇滴滴地伤天害理》故事精选
武则天(武曌),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初工部尚书武士镬的女儿。性巧慧,多权术。经过长期的苦心孤诣她当上了皇后,开始参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