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成功的失败者
在外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他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第2篇、下水管道里开旅馆
德国的贝尔纳公园园长埃弗斯一直有个难言的心病:前期施工,剩下五根下水管道由于太重,未来得及清运,就被摆放在草坪上。谁知,这些长3米、直径达2.4米的管道竟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栖身之处。
如果这些流浪汉只是在这儿睡觉倒也罢了,可他们却在这里遗留下大量的垃圾,还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天长日久,这里竟成了露天垃圾场。为此,公园要花费大量钱財清理。更为恼人的是,这也给公园留下了严重的治安隐患。
起初,埃弗斯让保安把那些流浪汉“请”出去。可没过多久,流浪汉们又回来,依旧钻进管道里“安家”。为了彻底消除烦恼,埃弗斯决定搬走这些下水管道,还公园清净。于是,他去清运公司联系运送管道事宜。
谁知,半路上一个有趣现象吸引了他:当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发现在中心小花园工作的朋友,在两人合拢才能抱住的灯柱里,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埃弗斯前去打招呼时,发现空心灯柱的直径跟下水管道差不多。朋友指着巨型灯柱开玩笑说:“我们经常来这儿工作,这就像一个流动的家,你要想暂时住在里面,只需安装一张床。”
“流动的家?那我何不将那五根下水管道各自打造成移动的家呢?这样一来,不就变废为宝,发挥作用了吗?”
想到这儿,埃弗斯立即掉头回公园,开始全力建设他的下水管道旅馆。每间旅舍里的床、桌子、凳子、厨灶、卫生间等一应俱全,还配置了电脑,拉上了网线。而且,隔音效果非常良好,营造出了一个奇妙的远离尘嚣的安静环境。
旅馆奇特,客人入住方式也很神秘。旅馆不设前台,客人入住旅馆必须通过网上预订。成功后,客人会收到一个客房开门密码的手机短信。这样,当客人前来入住时,只要对着特制的石门按下密码,门便会自动打开。而且,客人离开旅馆结账时,全凭自己意愿,想付多少钱就付多少。事实上,客人付的账都超过了当地其他旅馆平均居住价位。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座下水管里的旅馆还推出“限住令”:每位客人每次最多只能连续居住三天,之后必须离开。
原来,埃弗斯经过调查发现,三天是人们对环境保持新鲜感的极限时间。三天过后,人们开始逐渐厌倦所处的环境和氛围。难怪,由于奇特旅馆的独特措施,使贝尔纳公园迅速成为德国的著名公园,公园也因此成为该城市的一张名片,每天来这儿参观旅游入住的客人络绎不绝,公园每年都能美美地赚一大笔钱。
只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的眼光,世上就没有无用的东西。有时,将思维掉个头,就是大出路。
第3篇、坚定的后果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他一生中,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多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没一个成功,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后来,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 []
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 []
“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想起自己刚发过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看着他的背影,大作家不由心头一动。“嘿!”马克·吐温在客人身后叫了一声,话一出口,他立刻为自己的不坚定感到羞愧。为了掩饰,他马上改口说:“……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
“贝尔,”年轻人回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再见,贝尔!祝你好运!”马克·吐温关上了房门,心想:“谢天谢地,我总算坚持住了,没向贝尔投资。”
今天我们知道,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叫电话。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有时候,“坚定”不总有好结果,“一时冲动”也不总是坏事。因为太坚定,马克·吐温与机会失之交臂。
第4篇、哪怕仅是一点微光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著名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英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惟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英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第5篇、励志禅语:感动自己,是感动世界的前提
战略上不妨将他人的长处看轻一点,有利于养护自信;
战术上不妨将他人的长处看重一点,有利于增长才干。
战略上不妨将自己的长处看重一点,有助于挖掘潜能;
战术上不妨将自己的长处看轻一点,有助于永不懈怠。
心中倘无嫉妒,口中难有毁谤;
心中倘无怒火,口中难有骂言;
心中倘无失落,口中难有羡慕;
心中倘无无聊,口中难有废语。
感动自己,是感动世界的前提;
感动的世界是美丽的,感动自己的时刻是幸福的。
感动自己,是感动世界的钥匙;
感动的世界是富有的,感动自己的时刻是富足的。
能争而不争,是为无争;
不能争而争,是为蠢争;
能求而不求,是为无求;
不能求而求,是为蠢求。
第6篇、全才VS专才
两个中文系的同窗在毕业8年后不期而遇。一个已经是跨国公司的全国市场总监,年薪三四十万,另一个还在出版社当编辑,编着不畅销的书,一个月五六千元。 然而8年前的情形却迥然相异。穷编辑当时可是系里的头号才子,写得一手好诗,自编自导话剧,文章引经据典,逻辑缜密,论证充分,文采飞扬,常常把授课的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市场总监就逊色得多,作文成绩在中和良之间徘徊。 “我是三流的文学知识分子,二流的市场创意人才,却是一流的打工仔。”这是市场总监对自己的评价。这话套在出版社编辑身上,就成了“一流的文学知识分子,二流的书刊编辑,三流的打工仔”。 75分的文字技术+75分的沟通技能+75分的人际关系+75分的管理技巧+75分的创意才能,使得各项指标平平的中文系毕业生夺得高位。相反,100分的文字技术专才在职场上只能以非常低微的姿态存活着。 很多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的人有这样的牢骚:为什么一个文理狗屁不通的人可以做他的上司?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甚至还为这样的职场全才取了一个名字“知道分子”,用这个标签把这些伪知识分子们剔除出来。 可惜对于现代公司来说,一个不认得生僻的字,却能事无巨细都做得让大家认可的人,比会写字典里所有的字,却不屑于做琐碎小事的人,更受欢迎。 诗写得再好,学问再多,公司不愿意为此买单,又能怎样呢? 想明白的人,就不会再失衡,不管是三流的诗人还是三流的打工仔。 有位研究外域佛经文学的博士生在想通了之后,毅然从外资公司市场部辞了职,回学校当老师去了。从此告别万元以上的月薪,但再也不用天天写弱智无聊的PPT文件了。和学生们聊佛经中的生与死,空与色,其乐无穷。钱是少了点,但有大把时间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可以为专业刊物撰写论文,哪天成为学术大家也说不定。 一位校园里的三流诗人也为自己找到了出路。“我的诗虽然平庸了点,但我善于演讲,会推广自己,性格主动,英文也还不错。”他迄今已出版了三本小说,一本诗集,居然卖得还不错,成绩比当年他们班最大的才子还好。 想不通的人,一定还陷在痛苦中。比如那位出版社的才子编辑,8年来,工作而外的时间,他全部用来悼念自己的怀才不遇。这样沉痛的追悼仪式,估计一直会持续到别人来追悼他的那一天。
第7篇、我只要一个布娃娃
快毕业了,教室里每天都被沉闷而略显悲伤的气氛所笼罩,朝夕相处所培养出来的友情眼看就要被毕业活生生地撕裂。再加上前途未卜,大家都感到有些迷惘、沮丧,连平日里最活泼的故事讲完了,台下静了几秒钟后,接着是一阵如雷的掌声。大家忽然明白了许多:不是每一个远大的理想都会如期地实现,重要的是一步步朝目标靠近。而我们现在就要毕业走出校门,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大志吧,还有什么比现在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布娃娃更为重要更为现实的呢?
几天后,大家都精神抖擞地走入了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布娃娃”,不过它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罢了。
第8篇、什么时候颁发奖牌
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很幸运地进入一家大公司试用,三个月后,他顺利地通过了试用期。但是,试用期过后,老板并没有大幅度地给他涨工资,他非常愤怒,于是,就辞职了。
他又找到一份工作。可惜的是,几个月后,他发现这个老总依然很抠门,依然不肯给自己大幅度地涨工资。
就这么折腾了一年,他也没有折腾出什么名堂。这一次辞职的时候,按照手续,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拿着辞职手续请老总签字。老总感觉非常奇怪,好奇之下,就到了人力资源部。
老总问道:“你为什么辞职呢?”他郁闷地说:“试用期过后,给我的工资涨得太低,我想换个地方。”老总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下,老总问道:“奥运会的奖牌,是什么时候颁发?”他说道:“当然是比赛以后发啊!”老总说:“那为什么不在比赛以前发呢?”他立即明白了老总话里的意思,脸一下子红了。老总笑了笑,和气地说:“小伙子,你再考虑一下,如果你还愿意留下来,你就把你的辞职报告拿回去。”
他拿回辞职报告,在很多人惊奇的目光下,他又回到了自己以前的工作台。从此,他开始踏实工作,不再想着跳槽。他把办公室当成了运动场,开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作为技术人员的他甚至申请调去销售部门。
工作一年后,他这个从来没有销售经验的人,居然跑出了几个大单子,给公司销售出去1000多万元的产品。除了每笔产品的提成,年终,老总还给他发了6万元的年终奖,并且破例提拔他为销售部的副经理……
第9篇、菜鸟小医生,我的悲苦向谁诉
作者: 木瓜
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在网上迅速走红,不论明星百姓,都乐意成为她的粉丝。哪怕记录鸡毛蒜皮的小事,粉丝们都热情转发,这背后的隐秘动机,恐怕是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公众窥探医生心态的强烈愿望。
从业前十年的"小医生"阶段,是医生生涯中最"悲催"的过程,高劳动强度、低报酬是所有"小医生"必须面对的现实。不过,除了这些,当下中国的"小医生"们,还有特殊的困惑:面对不受尊重的社会评价和充满风险的职业未来,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
超人、非人
上午11点,上海仁济医院的电梯里,两位正在这家医院做实习医生的同学巧遇。女同学手里拎着洗漱用品。
"夜班?"男同学问。
"是啊。刚洗好澡准备回去休息。昨晚太幸运了,足足睡了6个小时,没什么事。要是轮上值急诊班就惨了,别想睡了。"女同学回答。
"唉,那个悲惨的人就是我呀,昨晚就只睡了2个小时,好几个急诊。"男同学无精打采,一脸倦容。
这样的对话,并没有引起电梯里其他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他们要操心的事情很多:能不能挂上专家号、几点钟能见到医生、疾病几时能好、要花多少钱……"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医生和患者站在同一部电梯里,互相之间却不理解、不信任。"医生培养周期比别的职业长很多,工作的辛苦程度也要高很多,但大多数病人,仅仅将医生看作一部精密运行的仪器,他们不能出错,也没有理由倦怠。
上午10点,卞正乾医生强打着精神,眼皮却在打架。他是前一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的,共做了5台手术,在值了24小时的班后,"不幸"又排到当天下午有3台手术。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以上、上8台手术后,才能回家吃饭休息。"别担心,手术台上精神高度集中,绝对不会犯困的。"从医近十年,卞正乾已经适应了这样的作息规律,练就了"超人"一般的工作精力。即使不遇到值班,"朝九晚五"对于卞正乾也是奢侈的,一周下来,能完整地休息一天他就很满足了。
现代社会中,像医生这样对智力、知识储备和体力都有着超高要求的职业,恐怕已经不多见。医学生周文婷告诉记者,她就读的医学院,是复旦大学唯一还保留有通宵自习室的校区,每天晚上通宵教室都坐满人。小医生蒋仕林离开学校已经3年,但他还清楚地记得,读书期间,看书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学习过程长、劳动强度高、责任重大,付出不比别的职业少,但在青年阶段,医生的收入却要比别的职业低很多。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当医生的学历门槛是博士,一般学习时间需要10年,"小医生"们的年龄一般在30出头,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如果在别的行业中,同样学历或同样年纪,一些人进入管理层,没当领导的至少也已经"资深",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刚工作那几年,去参加了几次高中同学聚会,后来都不愿意去了。人家讨论买房买车,晋升仕途,我却拿着可怜的收入值夜班、读书、考试。"31岁的小医生徐文停难为情地介绍自己的"家底":房子首付是父母帮忙的,房贷要靠老婆还,"没地位啊!""小医生"看似已经进入职场,实际上生活内容跟在大学里差不多,他们除了白天上班,晚上、休息日还要看书、进修、准备各种考试。
辛苦又清贫,"小医生"的真实生活,不太容易被"外人"接受。因此,不少"小医生"选择与同行结婚,以便互相体谅。
两个世界?
小医生们苦叹职业辛苦,他们自认为任劳任怨,努力用学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但在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想象中,他们却是另一副相貌:冷漠、不负责任、只想赚钱。
在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延续多年后,医生和患者,仿佛变成两个世界的人,互不信任,也愈演愈烈。
六七年前,卞正乾曾抱着满腔热情,试图通过拍摄一部小电影,来让更多人了解小医生。那时候卞正乾刚做医生两三年,经历和目睹医生事业的种种现状后,他觉得"有话要说。"毫无影视经验的"小医生"卞正乾,带领着4名实习医生,着手拍摄。当时,医患矛盾已经是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医生形象的恶化也已经出现。因此,医生自拍医生故事《白领日志》的消息,很快成为新闻事件。
《白领日志》中,4名医科学生到医院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对医生职业充满理想,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但真正进入医院后,医学生们发现,这个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那么高,而患者对医生的尊重却那么少。实习结束,4人中只有一人留下当医生,其他人要么到医药公司,要么继续读书,要么出国。卞正乾说,虽然现实中医学生做医生的比例,要比影片中高很多,但的确有很多人,因为职业环境而放弃医生职业。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名在中山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实习的医学生,被患者家属殴打,此后,他放弃了医生道路。
医患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经过多年的累积后,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一名在眼科实习的医学生,甚至见过有患者用录像机把就医过程拍下来,理由是万一出了事可以拿出证据。
医生倪诚有过更加"离谱"的经历。一位高龄患者病情危急,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再次病危时,医生准备抢救,而患者家属却坚决不愿抢救。倪诚问家属是什么原因要求放弃抢救。家属回答:你们把我母亲抢救回来,住在医院,不就是想多赚几天的钱吗?
抢救结束后,倪诚把费用清单递到家属手上,所有自费的费用只有一千多元。让倪诚痛心的是,只有拿出这样的证据,患者家属才会相信,医生抢救病人,是职业上最起码的要求,与赚钱无关。
医患之间重塑信任和理解,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白领日志》在网络上播出后,只在医生圈子里引起一定的关注,由于专业性上的缺陷,普通观众很难去认真观看这样的电影。更重要的是,真正要改善医患关系,依靠文艺作品的沟通恐怕杯水车薪。
优秀人才逃离医科
目前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层出不穷的伤医、杀医事件,给准医生和小医生们以沉重的打击。今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生王浩,被一名17岁的患者杀死。不久,北京又接连发生患者刺杀医生事件。这些恶性事件动摇着医学生和小医生们做医生的决心。一名小医生告诉记者,丈母娘在看到这些新闻后,劝他改行。
职业环境恶化影响医疗人才储备――这句话在10年前或许只是一种猜测,但现在,猜测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医学院校生源的变化,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记者通过上海市几所重点大学医学院学生了解到,最近几年,这些学校医科录取分数变化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认为,重点高校毕业后就业前景更好。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愿意读医科的越来越少。
蒋仕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这所老牌的医学院校里,学生家庭情况大多是工薪阶层的普通人家。按照他的分析,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大多因为医科学业太苦、回报太少,而不愿意报考。
教育周期长,是医学专业的特点,所有国家的医生,都要经历漫长的艰辛过程,才会获得职业上的成就。因此,一些国家医科学生,往往家境不错,才能负担他们长期的培养成本。普通家庭子女就读医科,家庭自然会对子女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期待,而一旦收入过低,同时在社会尊重上得不到补偿,很多医学生可能就会选择改行,从事回报更高的职业。
如果说重点高校生源近几年变化不大,那么,一般医学院校的生源情况,就已经显现出一些变化。记者查阅山东和安徽两省各一所"二本"医学院的录取分数记录,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中,这两所学校在本省招生的理科分数平均值,都呈下降的趋势,而理科生通常占医学院校生源的绝大部分。
近期在复旦大学医学院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赛区)"上,记者对参加活动的几所医学院校带队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提起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的影响,多位老师表示非常担心,一致预测医学院校生源素质的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同济大学医学院一位老师则表示,医院优秀医生后继无人的状况,恐怕很快就会出现。
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也注意到了医患关系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影响,他们就"医患关系如何影响我校医务青年"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医学生和青年医生普遍感到,医生职业风险很大。多名医科实习生在调查中描述,他们工作中曾见过医务人员被打,闹病房、砸诊室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实习医生表示,在目睹备受学生尊敬的资深医生被打后,他们感到工作中缺少安全感,而且对医生职业深感失望。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表示,将来选择科室时,更希望去风险小、纠纷少的科室。
"现在不是辛苦不辛苦的问题,是性命攸关。"周文婷读医8年,即将成为一名医生。她告诉记者,当年报考医科,是觉得医生职业崇高。大五时第一次进医院实习,医生的工作环境,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实习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她动了出国的念头,甚至已经着手各种考试。但最后,周文婷还是留了下来。她自己分析说,对医生职业最原始的向往,最终促使她跨入这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不过,周文婷也知道,精神上的坚持,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动摇。
代谁受过?
追溯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是医疗事故、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新闻的频繁曝光。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所有医生都承认,医务界的确存在这样丧失职业道德的医生,但因为这些人的丑闻就判定所有医生唯利是图,让他们觉得很委屈。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患者从见到医生的第一秒开始,就已经预设医生的"恶意",因此,医生们不得不万分小心,保守谨慎。但医学是如此特殊的专业,科学对疾病的认识如此有限,很多治疗不可避免充满风险,医生的过分保守并不利于治疗。小医生们更是受这种紧张关系之苦,卞正乾回忆自己刚做医生时,老医生们会鼓励自己多尝试,而现在的老医生带小医生,提醒最多的是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缺少练习的机会,医生成熟的过程也被拉长。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在医生看来,大多数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不是医生的错,也不是患者的错,医生和患者都是代人受过。
患者对治疗效果期待太高,是引发医疗纠纷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周文婷在实习中目睹了一次纠纷产生的全过程。一位外省患者因为眼部疾病到上海著名医院求医,因为家境贫寒,患者病情拖了很久才就诊,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如果不及时手术,(www.limaogushi.com)很可能失明。医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到模糊视力。但半年后,这名患者找到医院哭闹,称医生没有治好他的眼睛,他现在看东西都看不清楚。
这样的家庭,到上海做一次手术,可能花光一家人多年的积蓄,如此大的代价,让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期待是恢复到过去的视力。周文婷说,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医疗技术是有限的,面对这样的故事,医生也很无奈。
更多的纠纷,是因为"看病难。""患者排了一个上午的队,到医生这里可能只有几分钟时间问诊,病人自然不高兴。"周文婷认为,患者的抱怨可以理解,但医生也不是故意缩短时间。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好医生、好技术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使得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能够分给每个病人的时间非常有限。
事实上,患者的怒气,也许只需要医生多几分钟关切的交流就能够化解。因为医务人员态度而引发医患纠纷的情况在三甲以下的其他医院会好很多。徐文停和蒋仕林是上海建工医院的骨科医生,在这家企业办的二甲医院,患者人数相比三甲医院要少,医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详细与患者交流。"术前谈话至少半小时,有的时候一个病人就要谈很久,把风险、预后都交代清楚。跟患者讲得越多,他们越能理解手术,也越能理解医生的工作,他们会感到医生是跟他一起努力解除病痛。"患者很容易将看病难、看病贵的怨气发泄到医生身上,因为唯有医生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患者看不见摸不着,无从责罪。这一点,医生们自己也很理解,"我生病看医生时,也觉得排队很长,医生很冷漠。"患者怕医生不负责任、开大处方;医生怕患者无理取闹甚至动刀子――医患关系到今天,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样尴尬的境地,给年轻医生的培养,带来莫大的阻碍。如果不解开这个死结,我们老了,到哪里就医?我们的孩子又到哪里就医?
第10篇、生命的欺骗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
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翠绿,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萧杀,干巴巴的枝干上残留着数不清干枯龟裂的果子。办公室在二楼,两棵树的树冠恰好能够时不时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对比常使人产生一种季节的迷惑,也常常让我怀疑那棵大叶紫薇是否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真的被白蚁蛀蚀,在这个荡漾生命绿色的季节里,以毕剥的形态宣告自己的死亡?
隐约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紫薇已经纤细的躯体上已经铺满了浓浓的春色。还记得绿色遍身的紫薇不久后就绽放出惹眼的大片大片的红花,那个热闹和惬意常常使我对这株紫薇充满了难忘的期待。而今年,现在,莫非这株紫薇真的消亡了吗?
两天前,和岑老师站在楼道里聊天,还曾经面对着紫薇树唏嘘慨叹了好久。紫薇树的枯枝就伸展在我们的眼前,看上去已然没有了任何生命的迹象。岑老师伸手捉住几根枝桠,稍一用力,树枝就在清脆声中断落在手中。我们细细看去,整个的枝茎中没有任何的潮湿和水分,更没有点点绿色。于是我们认为这棵紫薇真的枯死了,我还记得岑老师又弄断了很多的枯枝,准备用作少年军校学员们野炊时的引火燃料。
周一回到学校,暮春四月刚刚开始。当钥匙插入铁门,准备打开办公室大门时,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瞄了一眼旁边的紫薇。刹那,我的视线凝固了,身体也为之一颤:那棵两天前就已断定枯死的紫薇树的枝干上,竟然爬满了细微嫩绿的新芽。叶芽如此之小,在满眼枯黄之中显得如此单薄和宁静,在灰黑色的果子的遮掩之下,那一点点的绿色竟然勃发出无穷的力量。很长的时间里,我竟然忘记了开门,学生在我身边陆续经过不断问好,我也竟然毫无反应。我似乎又依稀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艳艳的紫薇花,似乎又感受到了即将盛开的生命的颜色。
生命的欺骗我兴奋地把我的发现第一时间告诉了岑老师,感叹着紫薇的生命竟然如此坚强,竟然如此充满了欺骗。记得那天我还和岑老师商量着紫薇树的“后事”,讨论着该为这片即将空置的土地上种植哪种树木。而今天,紫薇就以点点的绿色嘲弄了我们的浅薄与悲观。
也许错不在我们,也许学校很多的师生如我们一样,在期待中渐渐麻木,在期待中放弃了希望。难道我们能怪罪那棵依然安静的紫薇,怪罪它以时间和外表掩饰生命的光辉?
行文至此,我恍然顿悟: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欺骗。之所以被蒙骗,恰恰是我们充满了对紫薇树当下的期待,在于我们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直觉。
每年,我都记得那棵紫薇会缀满绿叶,会绽放花朵,但却忘记了具体的时间。于是,春暖花开,满眼皆绿的时节,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黄依旧,就断定它已然死亡。难道,我们对所有的植物,都必须充满相同的期望?
从折断的树枝上,我们没有窥探到一丝丝活着的证据,于是断定它已死亡。难道眼见必然为实?难道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注释它特别的生命特征?
我们是否也在以这种眼光审视世间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种浅薄和呆板看待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生命?
假如孩子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去生活、去学习、去行动,我们是否也在意识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草率地添加上一个句号?如果孩子表现出种种不理智、不合常规的所谓“问题行为”,我们是否曾经轻狂地在心中说过:“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很多很多的欺骗,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显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时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时却又是孩子无意识中对生命的呐喊与对抗。而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充满期待,必须在心中为孩子勾画美好的生命未来。
可以想见,紫薇树上淡淡的新绿会逐渐蔓延和传染,紫薇花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吐露芬芳。而我,依然可以在疲劳和烦闷的时候,感受生命的力量。但我们,一个个在小学从事着平凡工作的普通教师,能否透过生命的假象,撇去刻意的欺骗和掩饰,永远充满期待与希冀地对待一个个勃发内在生命秩序的鲜活生命?
第11篇、姨妈的技巧
雪韵在某名校读研究生,从小跟姨妈亲,暑假期间没事,便常到姨妈开的水果店里坐。最近,表妹含秋被清华录取为国防生,姨妈要陪女儿体检、张罗谢师宴,便让雪韵帮忙照看几天那小店。姨妈给了宽松的政策:“你只要别让人认为关门了,别让人把你都买走就算完成任务。盈利部分姨妈赏你做小费,怎么样,帮姨妈一回?就三天。”照看一个小店,对堂堂研究生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可雪韵留了个心眼:“姨妈,您一天大概营业额是多少?”姨妈说那没准,多的时候过千元,遇上倒霉的淡季500元左右。有了这个底线,雪韵雄心勃勃地当上了临时老板。雪韵可不想要赏钱,只是要在姨妈面前露一手,让姨妈知道,她这个研究生不是书呆子。
姨妈的小店不大,除了水果,还有饮料、香烟什么的。谁知道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天,雪韵双腿站得生疼,结算时傻了眼,营业额只有360多块钱!姨妈说她倒霉遇上淡季时“500元左右”,今天为什么比最差额还差那么多?雪韵如实跟姨妈作了汇报,姨妈高兴地说:“挺好。姨妈言而有信,卖的再少,也有你的回扣。”
第二天客流似乎多了点儿,但卖的都是小份儿。雪韵急啊,本想姨妈不在场时打破她的营业纪录,那才是研究生水平。可任她再急,顾客不进来,难道还能上大街拽去?更让雪韵生气的是有些人拉开门,冲她看一眼转身就走了。什么意思?本小姐相貌、风度在大学里有口皆碑,至于给吓跑了?雪韵胸口这个堵呀,堵到晚上一结算,嘿,比昨天还要少十多块钱!
然而,姨妈仍然那话:“挺好挺好。我说过,别让人以为咱倒闭关门,就上上大吉。”
“可是我耽误您赚钱了。”雪韵感觉好没面子,“您都卖过上千元,我这……”
姨妈拍拍雪韵的肩膀:“卖不出去,不还有货在嘛,你不能跟姨妈比,姨妈干多少年了?”
“姨妈这话逻辑性有些欠缺。”雪韵想。这卖货不比书法、医学什么的,您干多少年顶啥呀,莫非拿秤杆算计人?算计人也只能是利润加大,营业额跟玩秤没关系。雪韵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天上,然而到了晚上,不用结算也知道,这最后一天的营业额是顶少的!雪韵确认自己经营上没有破绽,莫非是姨妈玩了小技巧,怕雪韵贪污她的钱,故意横那么高的标杆制约她?姨妈也太那个了。
雪韵当着姨妈的面叹气:“死不瞑目呀,我没发现过错出在哪儿。”
姨妈安慰雪韵:“姨妈做了20年,当然比你有技巧。反正你暑假休息,明天现场观摩一下怎么样?”
雪韵要的就是这话!她倒要看看姨妈如何把“过千元”的谎言给圆了。
第四天,雪韵老早便紧随姨妈去了小店,刚把店门拉开,就进来一位中年顾客,那双眼睛漫不经心往摊床上扫。顾客大都这德性,他就是心里想买,也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这三天雪韵算是领教足了。雪韵冷眼观看,姨妈难道能伸手去他兜里掏钱?
谁知姨妈立即站起来,满面春风:“哎哟,老顾客了,您总是照顾小店的生意。瞧您红光满面,最近有大喜事吧?”那顾客只微笑不作答,选中一只西瓜,又要买桃子。姨妈摇摇头,低声告诉对方,这批桃子味道一般,有新上市的荔枝特别新鲜。结果那顾客买了四十多元的水果。临走时,姨妈朗声道:“先生再来啊。瞧您这步伐,还跟小伙子似的。”
“原来是老熟客。”雪韵想。自己可没这运气,这只能算偶然事件。中年人刚离开,又进来三位,门外还有两个似乎在犹豫着进还是不进?进来这三位仿佛走错门似的,随时准备撤退的样子。雪韵甚至有些幸灾乐祸了:姨妈呀,这回瞧您怎么办吧?
哪知道姨妈的眼睛一下子大放异彩:“老顾客,您又照顾小店生意来啦。今天有新上市的荔枝,还有绿葡萄。您说现在这日子,只要有本事赚钱,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这一张罗,门外的两个人也随着进来了,很快,一百多元售货款收入姨妈囊中。
雪韵真是忌妒又沮丧:这些鬼,他们跟姨妈电话沟通过吧,相约着气我来了!前三天,就从没有同时进来过三个人。她正感叹呢,又进来两个挽胳膊的。这生意雪韵也能做,因为那女孩两眼直奔水果去了。
姨妈赶紧说:“小伙子你好,感谢你从前照顾过小店生意。哎哟,是女朋友?这么漂亮水灵的姑娘,孩子,你可真好福气。”
那个本来根本不帅的男生一下子阳光起来。挑水果时,姨妈微笑着对那女孩说:“姑娘,还是你有福气哇。你瞅这小帅哥多体贴人。现在这样的年轻人不多见了,你是修几辈子德才找到了他。”女孩被夸得陶醉无比。称完几样水果,男生掏出一张百元币:“阿姨,钱不用找了,您随便添点什么就成。”“那可不能随便,阿姨做生意从来一是一,二是二,何况你是老主顾,必须优惠。”那对情侣离开时,姨妈还微笑着向他俩祝福。不到两个小时,雪韵三天来的最高营业额就这样被轻松改写了。
雪韵有些服气了:“姨妈,您脑袋真好使,这么多熟人,您全给记住了。”姨妈淡淡地说:“什么呀,老熟客今上午一个没来。可能这三天没见到我,以为是换了老板,人都换地点儿了。”雪韵说:“今天上午您明明跟好多老顾客打过招呼嘛。”姨妈说:“那是跟他们瞎套近乎,不过下回就是熟客了,我也在努力地记。”
接着姨妈告诉雪韵,接待顾客有学问,关键是如何把对方留住。如今的顾客大都猴精,谁不知道货比三家呀,你认他是老顾客,会让他觉得心里踏实。姨妈还告诉雪韵,她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根据穿着、走路和面部表情,差不多就能确认是当地的还是过客,她也就会有不同的接待。
“如果是过路的,您就宰他一下?”雪韵问。
“坚决不行。”姨妈严肃地说,“你不可以确定人家这是最后一次。有一回,一个外地人在这儿买了水果。我热情接待,公平交易,谁知道他是护送领导住院来的,认准了这个门,接连来过几次不说,遇有探望领导的,他还往这边介绍。见人殷勤说好话只是个开场锣鼓,重点戏还是做生意要公平、诚信。”
“那最初来的那位要买桃子,您为什么说桃子不鲜?后来桃子照样卖……”
姨妈笑了:“这个,是小‘阴谋’。桃子本来不错的。那人一瞅,就像是有点身份,他必然虚荣,我暗示他桃子不鲜,他不但不好意思坚持买廉价品,还会觉得我为他着想,果然就买了荔枝。你想呀,荔枝二十多元一斤,桃子才3元一斤,利润我就不说了,老话讲和气生财,顾客有了亲切感,还能不和气不生财吗?丫头,除了分红外,姨妈还要奖励你帮我看店的功劳,说,想吃什么?”
第12篇、我的外企求职路
如今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的求职者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朋友们带来一点借鉴呵呵。
我是2003年毕业的,当时学的专业是管理。我投过很多简历给一些外企,但都是石沉大海。我意识到要想进入上海的外企,自身的资历还确实不够。俗话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于是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和规划。我想先定下一个行业,到中小城市的工厂里面工作和锻炼,然后再回上海进外企。
我发现在上海的外资采购办很多,都是协助国外的公司在国内采购产品然后销往国外。其中浙江的工厂是它们主要的供应商之一。我决定就去浙江打工,积累好基层经验后再图进一步发展。
在浙江的工厂很多,就业机会相对丰富,我比较轻松的找到了一家工厂。这家工厂是从事机电产品的出口。老板看我以前也学过外贸,就让我做外贸主管。这给我带来的压力很大,因为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过也给予了我充分锻炼的机会。
做过工厂的人实在会觉得单纯的贸易公司是多么的肤浅和缺乏生命力。工厂具备创造和实现市场需求的能力。而这种完全基于残酷市场考验最终胜出的创造力,太具有挑战性而令人神往。如今我虽然在外企工作了,但依旧认为当初的工作对我是最有价值的。
由于这家工厂已经做出口多年,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外贸流程,使我的工作不至于从零开始,于是边干边学。只是,经常会有外商来参观工厂我那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使我很尴尬,虽然英语6级也过了,但是一旦开口,外商总是似懂非懂……
只是当地只是个县城,缺乏教育资源,根本就没有好的英语培训机构。我只得上网搜索英语口语方面的信息,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开口网。有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英语老师帮助一对一的练习口语,而且是通过网络电话,也就没有了地域限制,于是很兴奋的参加了。
通过在浙江工厂一年半的锻炼,我对出口流程,生产管理乃至英语能力都有了一个全面的积累。2005年,我回到上海,花了半个月就成功进了一家外企,做采购这一块,居然和以前的这家工厂还保持着合作关系,老板也很开心,因为我变成了他的一个大客户,直接给他带来利润,其实我也很感谢他当初给我带来的机会,现在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第13篇、杜拉拉赢在情商
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她没有背景,受过良好教育,走正规路子,在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工作。短短8年时间,就从一个月薪2000、青涩冥顽的行政助理,成长为年薪20万、成熟干练的人事行政经理。 学会承压 情商,说到底就是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则来自情商。而能否驾驭心情、控制情绪、承受压力是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关键指标。 杜拉拉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公司广州办的装修工程,她的顶头上司玫瑰身在上海总部,对她的装修工作遥控指挥。 这位业绩突出的行政主管,却是位脾气很大,极难相处的上司。处于角色模糊期的杜拉拉不知深浅,事事小心谨慎。汇报多了,玫瑰骂她不够专业;自己拿主意,玫瑰又骂她工作越位。杜拉拉能做的只有一条:在没有搞清楚“游戏规则”之前,将温顺进行到底。 杜拉拉的成长,道出了职场生存最简单却又最深刻的法则:一个新人,在体现出你的价值之前,不懂妥协、过于计较可能会成为职场前行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说,在升职的第一阶段,情商比智商更能促进你的成功。 学会总结 “智商使人得以录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晋升”,这句话被职场成功人士奉为圭臬。 杜拉拉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李斯特是一位只管结果,不问过程的领导。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杜拉拉发现并不是什么事情自己默默干了,不给老板添麻烦,老板就会喜欢你,重要的是要让老板知道你的重要性。 她尝试将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安排都做成清晰简明的表格,让老板了解工作中困难的背景、难度、出现频率,同时也能够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这样一来,李斯特开始对杜拉拉的工作难度有了重新认识,对她解决问题的技巧也有了初步判断。 在职场,只顾低头拉车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劳力者”,要做“劳心者”,必须学会抬头看路,否则,你永远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永远只是被动等待机会而无法创造机遇。 这就是杜拉拉总结出的第二条职场法则。 学会沟通 “为什么做怎么做如果不做有什么害处”,杜拉拉总结出DB中国总裁何好德与下属交流讨论时的几个最常问的问题。杜拉拉明白,领导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洁;遇到困难向领导寻求支持,必须围绕他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好方案去开会。 同样,与下属的沟通技巧,也让杜拉拉赢得了更多的“人气”。 按照公司惯例,DB中国公司员工在工作目标设定时应该运用“SMART原则”。杜拉拉在担任人事行政经理的时候,虚拟了一个故事,并以电邮的形式发给几位新聘的属下,用以解释“SMART原则”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杜拉拉既顾及了下属的面子,也体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拿捏职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巧妙平衡,善于交流,便可以让一个人在职业晋升的关键当口,多一些“贵人”帮助,少一些“小人”挡路。于是乎,人际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第14篇、你改变不了现实 那就改变目标
一场骤然而至的金融危机让本已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目前已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有的已幸运地找到了“婆家”,有的还在苦苦寻觅。3位毕业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求职经历,有汗水有泪水,有艰辛也有收获。
医学院毕业生准备去当工头
从去年10月起,广州某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开始将精心制作的简历寄去他心仪的用人单位。
当时他还在粤西一家县城医院实习,院方曾邀请他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那时他志存高远,把就业目标都定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他有自己的理由:大医院工资高,他需要钱还助学贷款。往年,他的师哥师姐们就业并不困难,所以他对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然而寄出去的简历却都石沉大海。从去年11月起,他开始参加针对医学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本以为不会像综合性招聘会那样有很多人,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在南方医科大学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他就发现自己变成了人海中的“一滴水”。
刚开始,他还以为是那些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前来凑热闹,于是他偷偷看了看别人手上的求职表,让他感到沮丧的是:那些表格上不但都填着医学类专业,而且不少人的学历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作为本科毕业生,他开始有些气馁。
但他还是安慰自己:本科生同样也有竞争力。于是,他还是在他想去的一家医院的招聘摊位前排起了队,排了3个小时,他才将一份求职资料交给用人单位,他早就准备好应对招聘单位的提问了,可是招聘人员只是收下简历并简单问了一下他的实习情况后,便轮到下一位了,3个小时的排队换来的是不过3分钟的交流。他很快得出结论:那家单位根本没有招人的诚意。
“后来,我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情况都差不多。”李同学说。他和他的同学们都得出一个结论:有些招聘单位是来招聘会上打广告或凑数的,并不是真的要招人。
目前,小李班上有近一半的同学通过各种关系已经签下了工作单位,而他仍然在到处投简历。看到就业竞争的残酷之后,他已经放弃之前“去大城市大医院”的就业目标,县、镇小医院他也愿意去,然而这也并非易事。一次他经人介绍去顺德一家小医院应聘,却看到在这家只招两名毕业生的镇级医院,已有不少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等待面试。
小李开始为自己当初拒绝了实习医院的邀请感到后悔,而当他找到之前实习的医院想要应聘时,这家广东偏远县城的医院也已经招满了人。
小李也想回粤东老家工作,但是老家的医院也不好进,虽然动用了亲戚朋友的力量,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果。小李有些自嘲地说:“我爷爷问我,我那正在上高三的弟弟是否还需要参加高考?我说肯定要考,读书总是有用的。但我爷爷说,借了那么多债读书,毕业了找工作还要花钱托人情,还不如不读呢。”
现在,小李已决定放弃花钱托关系找工作的道路。“我是贷款上大学,未出校门就背上了债务,如果再花钱找工作,今后我还要供房,这样我可能要拼命工作到50岁才能还清债务,这样的人生太累了。”小李说。
小李告诉记者,他正在考虑放弃医学专业,去小企业做个工头,因为假期中他到企业做过工,有一定经验,而且他出身农家,了解农民工,去应聘当个工头应该没问题,工资还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小李说,如果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他不会告诉家里人,因为在长辈眼中,他大学毕业就该做医生,否则就是白交了几万元学费。他怕长辈们替他担心,更担心会因此影响弟弟升学。
在实习单位苦干终获聘用
广州某大学运输专业毕业生小秦自称是一个幸运儿,因为他在3月初就与实习的公司签下了用人合同。
作为一个广州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小秦很清楚大学毕业后他必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即将退休的爸爸和早几年下岗的妈妈心安。因此,从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开始,以前不大关心世界局势的他,每天都要在网上花1个多小时阅读政经新闻,这让他对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有了较其他同学更为清醒的认识。所以,当他实习的运输公司传出要招聘几名大学毕业生时,他第一个向人事部门报了名,而与他一起实习的同学,还在嫌弃这家公司规模小,待遇也不高,对留在该公司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历来都很好找“婆家”的运输专业毕业生今年也不会例外。
当然,小秦也在同时寻找其他的机会,他去参加过一场招聘会,但之后就再也不去了。做学生会主席炼就的判断力告诉他:用人单位的主要领导大都没有出现在招聘会场,那些作不了主的工作人员只是敷衍了事,最后招聘会变成走形式。
小秦同学还在网上投送简历,也有几家单位通知他去面试,但之后就没有结果了。去深圳一家网络公司的面试经历使他感到有些恐怖:那家公司只招聘两名网络策划人员,而那天去参加面试的足有几百人,站满了公司门口的小广场。“这样面试,眼睛都会挑花,最后以什么标准进人?”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感到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也更加珍惜实习的机会,他不再以各种理由向实习公司请假,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公司工作,春节还主动参加加班,这使他得到公司上下一致好评,3月初,公司与他签定了招聘协议书。当时还有同学认为他签得太早了,觉得这家公司并不是很好。但现在,那些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开始佩服他的决断力。
小秦说:“看着那些还在辛苦奔波找工作的同学,我真的感到自己很幸运,当初的决策很正确。人一定要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做出抉择。今年就业这么困难,何必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要求那么苛刻?”
刚要入职却突遇裁员
家在云南的女孩小温几个月前来到广州,成为成千上万来珠三角找工作的外省毕业生中的一员。
小温在家乡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没有结果后,决定接受广州亲戚的建议,来广州找工作。春节后广州几场大型招聘会,她都早早到场,而且很有耐心地排长队往各家招聘单位投送简历。“有时候我一场招聘会能投出去七八份简历。”小温说。
小温知道,在人才济济的广州,自己的学历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她的简历大都投向一些小公司,主要应聘是办公室秘书之类的文职工作。
虽然要求不高,竞争仍然激烈,小温曾得到过几次面试机会,她形容那些面试就像“选美”。参加面试者不但多,而且都是些很漂亮的女孩儿,为了引起面试者的注意,参加者各出奇招:有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还手提世界名牌手袋;有的刚刚烫了卷发,想以此表现得成熟老练。她有一次透过面试办公室的门缝看到,有个面试的女孩儿边说边抹眼泪。
小温曾得到了去一家百货公司面试的机会,但面试官没和她说两句话就让她离开了,因为公司办公室文员有时需要去门市顶岗,所以要求会讲粤语,而她现在还听不明白粤语。她的亲戚最后将她介绍到一家外企驻广州的办事处,主任对她的英文能力很满意,准备安排她在办公室负责接听电话,处理文件资料,但没想到北京总部突然下文称公司要裁员,她的入职机会也就泡汤了。
小温说,老家的经济远比广东落后,民营企业不发达,就业机会比广东少,而她的文凭也不硬,父母又都是中学教师,人际关系简单,帮不上她什么忙,所以她现在回老家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最近,小温的亲戚又给她介绍了一份在证券公司做业务员的工作,待遇很低,只有几百元底薪,有业务时可以拿提成。小温说,一个学英文的大学毕业生去做业务员,内心感到不好受,但如果还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她只能先去做业务员了,起码入职这家公司后能将户口迁进广州。广东经济发达,金融危机总会过去,她会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如果这样,她可能会做几年的“啃老族”,她的爸爸妈妈已表态会支持她度过难关。
上一篇《感人小故事十篇热门》故事精选
1、当13岁少女偷听到妈妈和继父悄悄话后感人小故事2、感人故事:永远的秘密感人小故事3、疫情抗击2020—你不知道的感人小故事感人小故事4、感人微故事感人小故事5、感人故事 ..
下一篇《中国神话全文1300字》故事精选
1、茫耶取谷种中国神话2、月唐传的形成中国神话3、开创先朝启中国神话4、女娲造人补天中国神话5、治洪英雄禹中国神话6、爱情之花中国神话7、廪君和盐水女神中国神话8、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