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李书不会弹琴,可他每日都跟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实现了他成为“提琴之王”的理想。
28岁那年,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江苏泰兴市溪桥镇镇办乐器厂的厂长,专门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为了更好地发展,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了联营,借助对方的技能、资金、市场,乐器厂才逐步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要知道,小提琴的制作难度非常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李书感到很自豪。
1993年,李书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一个国际乐器节。就是这一次出国,他发现了一个十分震动的现象:他们厂的小提琴定价是28元,而外洋同样材料做成的小提琴,却能卖到一千多元。不用说,这是制作工艺的差距,导致了价格的悬殊。而在这之前,李书还一向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有多么了得!知道山外有山,他花了一千三百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职工一路研究它的工序。
目光投向了外洋,李书对各部门的考核也非比寻常:他规定各部门每个月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同时对质量过关的给予翻倍的奖金。治理人员因为有“罚款”的考核义务,要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是真正的“鸡蛋里挑骨头”。工人担忧受罚,都会努力做到最好,尽管如此,治理人员依然能找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按照制度,产品一旦找出毛病,工人一天的活就白干了。
那一年,李书十分困难拿到了加拿大一份大订单。可产品收回去不久,却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经过检验,是在材料处理上出了问题。这次失败,李书赔给了对方二十多万元,相当于他们事先厂里半年的收入。想赚大钱的李书,遭碰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挫折最易让人开悟。李书没有白白交学费,二十多万元为他换回一个心底明亮:厂里的职工大多都是些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他们虽然有精湛的手上功夫,却因为没看过好东西,而无法做出好东西来。要想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得请高人指点。
于是,李书决定去找中心音乐学院教授、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制作家郑荃。
李书和郑教授联系上后,说自己想到教授的工作室去看一看,教授爽快地答应了。亲眼看到郑教授精刻细雕的小提琴后,他暗暗下决定一定要请到郑教授当技能总顾问。为此,他隔一段时间就到北京拜访郑教授。直到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才鼓起勇气收回邀请,请郑教授到自己的企业去看一看。
郑教授欣然前往。一家小企业一年生产几十万把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却因为一把琴只能赚一元钱,投入与赚钱完全不匹配。这样的现状令郑教授心绪难平,他破例答应了李书邀请他担任技能总顾问的要求。从此,因为有了郑教授坐镇,厂里提琴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细密。
2002年年初,一家美国公司传来一份订单,要订购95把琴,但95把琴要的是95种样式。这是一笔赔钱买卖:六十多个模具要新开发,许多新品种得边摸索边做,而且,一个品种只做一把琴,对于搞流水化生产的企业很不划算,所有人都觉得这份订单不能接。李书却力排众议:“做生意哪能宗宗不亏本?用亏本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写意,等于在为自己的未来开辟财路。”
在李书的保持下,厂里如期赶完了这宗亏本的订单。之后,这家美国公司果然自动与李书签订了长期相助协议,而且,每年的订货量都会在增加——到现在,李书创建的江苏凤灵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制造企业,小提琴的生产量占到了世界30%的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提琴王国”。
不是将弓放在小提琴上就能收回美妙的声音!小提琴的发音跟制作时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干系,每一个零部件都可能对音符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仔细想来,李书所走的每一步,都像是他做琴的一道道工序;李书所做的每件事,都像是他琴弦上的一个又一个音符——而他成功的旋律和人生的美妙正是源自他的每一步、每件事!
上一篇《米勒:千万别随波逐流》故事精选
米勒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为了换钱吃饭,他只能画最畅销的裸体画。一天晚上,他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 ..
下一篇《项羽虞姬的故事3篇》故事精选
韩信跟楚霸王打赌赢了之后,楚霸王的军师范增对楚霸王说:韩信这个人,要么就重用,要么就杀掉,可不能让他跑到刘邦那块去。楚霸王眼里没得韩信,还是不肯重用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