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关于一个勇敢的女孩儿怎么“降伏”两个不懂事的妈妈:
有一年,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世界十大系列的丛书,其中有一本关于“世界十大奇异事件”,我还没看几页,只看到神农架野人之谜。
有一日,妈妈朋友带了孩子来我家,我拿出这套丛书说:“这本我还没看完,我们一路看吧。”
看了没几页,他们要走了。她就拿着这本书出去了,问我妈妈,“阿姨,我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去看吗?”
事先,我还没来得及说“为什么不问我,而要问我妈”,我妈就说,“可以可以,送给你了”。她妈妈说,“这孩子,真是的,赶紧谢谢阿姨。”然后,他们兴奋地回家了。
我妈关闭门,看到我哭了,特别不以为然:“你哭什么,你有那么多本,给她一本怎么了?”事先我特别生气,转身去了阳台,把我妈最爱的那盆花扔下楼。我妈停住了,我哭着说:“你不是另有那么多盆,扔一盆怎么了?”
结果,那天我挨揍了。
大约是他们拿走书的第三四天,放学后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拿着一本新本子,去了那个阿姨家。我抄书去了。
在阿姨家,我显示出极大的淡定,阿姨尴尬的表情我至今记得,反复说要把书还给我。但我依旧镇静地坐在那儿抄书,“已经送给妹妹了,我不要;但没看完的部分,我想抄回去看。”
阿姨给我妈打电话时,我妈已经找我找疯了,她跑到阿姨家要带我回去,两个大人的表情都很尴尬。
当然,回家的路上我又挨揍了。
但是,以后这样的事再没发生过。有人想要我的东西,不论我是否在家,我妈都会说,“这是璐璐的,我做不了主,你要问她。”
你看,多简朴!
我特想为这个姑娘拍手叫好:虽然她勇敢得有些“轴”,在妈妈眼里也是让人头疼的“熊孩子”,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怂妈”正视闺女(daughter)的感受,也给这样的家长好好上了一课。
我们常会形容一些在家霸道、出门胆小的孩子是“窝里横”,殊不知许多家长也是这样。故事中的妈妈不询问孩子的意见就随便把孩子的东西送人,我想许多家长都做过类似的事儿。
父母和孩子是需要边界的,这个边界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边界感清楚的孩子不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要求。他们晓畅:我是个独立的人,我应该为自己负责。他们不会因他人的错误感到自责,也不会随意将错误归咎于别人。
如果父母没有边界感,常常将自己的念头强加于孩子,那么孩子就轻易因为要认同父母,而把问题和不好的情绪归咎为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愤怒的时候不敢愤怒,伤心的时候又不能伤心。成人过后,和伴侣、朋友、同事等的交往中,也很轻易受到别人评价和情绪的影响,难以保持自我。
同时,亲子之间的边界可以给孩子良好的人际示范,帮助他们在成年过后创建适度的人际干系,更好适应社会情况。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国与国的边界,泾渭分明不可逾越;我觉得它更像是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扇门,既时时互通,又可进可退。正因为有了这扇门,我们才能相亲相爱又互敬互爱地生活在一路。
上一篇《愿你学会笑着低下头》故事精选
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我前面是一对年轻恋人,刚排到他们,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急匆匆挤过来,直接冲售票小姐说:“我们的已经开场了,先给我们出票吧。”我前面的姑娘 ..
下一篇《跳河的兔子》故事精选
兔子的胆小是出了名的,经常受到的惊吓总是像石头一样压在它们的心上。有一次,众多兔子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胆小无能而难过,悲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