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洋交史上不同寻常的高层访问
文/李景贤
副总理享受国家元首礼遇
1979年2月5日,时年75岁的邓小平同志,以中国副总理身份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
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1月29日上午10时,邓小平在美国总统卡特陪同下,来到白宫南草坪,在19响礼炮“伴奏”下,走太长长的红地毯,校阅了仪仗队。一位中国副总理,竟然享受国家元首的礼遇!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二:一是中国在美外洋交乃至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相当重;二是邓小平事先名义上虽不在中国的最高位上,但在政坛上却举足轻重,许多西方人视之为“中国唯一能最终拍板的人物”。日后,我听部里一位美国通说:小平同志在美国所受到的礼遇,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一些外国元首。比如,副总统蒙代尔到机场迎接,这是相当罕见的。又如,在接待仪式上,美国政界、军界的头面人物悉数在场,这也是相当罕见的。不过,这位中国副总理所受到的礼遇,也还不是全套元首礼仪,礼炮就少放了三响。
邓小平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建交28天后就开始进行的,它揭开了中美干系的新篇章。这次访问过后32年,2011年底,年逾87岁的卡特,忆及此访时感慨地说:这位中国领导人当年见到他时,曾说过一句令他终生难忘,别人难以想得出来的话: “总统先生,你同中国可是有不解之缘啊!”话中的“不解之缘”,可有两种解读:一是卡特生于1924年10月1日,因而10月1日这一天,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也是他本人的生日。二是1949年4月,卡特作为美军潜艇上一名年轻军官,曾到过中国青岛,而此时,该城已被束缚军包围。
新中国成立后,有七位主要领导人访问过美国,一共十次。每次都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1997年11月1日,访美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宣布演讲后,有记者问他,对会场外一些人的反华“抗议”有何感想。江泽民主席镇静地答道:我往年71岁了,但耳朵还很管用,能听到室外的喧闹声,不过,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声音说得更大!这番话引发全场…片笑声和掌声。又如,1999年6月上中旬,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有媒体赞道: “朱镕基先生所到之处,让美国人见地了共产党领导人另类作风:机警、幽默、从容、犀利,直截了当,富有人情味”;“他不读讲稿,张口就来,时不时左右开弓,却句句中的”。
打上“历史性”印记的邓,戈会面
1989年5月中旬,戈尔巴乔夫以苏联总统、苏共中心总书记双重身份,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因为苏联解体,中(指新中国)苏干系仅存续了42年零86天。在42年里,只有两位苏联国家元首,即伏罗希洛夫和戈尔巴乔夫,各一次正式访问过中国。中苏干系恶化了二十多年后,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作为两国干系正常化的标志,被媒体称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此前,中苏两外洋长进行了互访,为这次访问进行预备。1988年12月2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入主克里姆林宫近四年的戈尔巴乔夫,显得有点春风得意,滔滔不绝地与钱其琛外长谈话,其中一句话最有分量: “对于苏中之间已往发生的一些事儿,苏方感到也有不对。”苏联最高领导人一共有七位,其中正式向我方承认在对华干系中有不对的,此前只有斯大林一人。此举自然受,到中国领导层的高度正视。
1989年2月4日,邓小平同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军事委员会主席身份,在上海会面来访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时,说出了已经成为“世纪经典”的八个字:“结束已往,开辟未来。”
在访华期间,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面,与中国政府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心总书记进行会谈。邓、戈会面则是一场重头戏。在会面中,邓小平扼要地回顾了一二百年来中俄、中苏干系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强调把问题讲清楚后“一风吹”, “把重点放在未来”。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场中苏大论战,在其中扮演过“并非无足轻重角色”的邓小平,自动承担了中方的责任:经过二十多年实践,回过头来看, “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 “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事先说的都是对的”。对此,戈尔巴乔夫也作出自动回应,再次重申:对苏中两国间在不太久远的已往所产生的某些问题,苏方“也感到有一定不对和责任”。
戈尔巴乔夫此访已已往二十多年了,邓小平所说的另一番话,一向让我念念不忘。谈话一开始,他就特意谈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扶植社会主义两大问题。邓小平指出,在转变的条件下,如何熟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扶植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强调不可能有“流动的模式”, “墨守陈规的看法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不久,邓小平就辞去中心军委主席这个最终职务。他之所以一向保留着这个职务,就是为了与戈氏举行会面。由此可见,他对中苏干系正常化是何等正视!
(摘自《党史博览》)
上一篇《其实你并不真正了解长城》故事精选
其实你并不真正了解长城作者/葛剑雄传统的天下观一方面把世界各国、各地都看作“王土”,但另一方面又把“天下”限制在中原王朝疆域的范围,甚至只限 ..
下一篇《朝廷有人,做事也难》故事精选
朝廷有人,做事也难文/刘诚龙朝廷有人好做官,但朝廷有人是不是好做事?事实表明,光是朝廷有人,要做事恐怕还是会有点难度的。曾国藩受大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