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谦让之路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father)刘秀;都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自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之后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和之后的李成器让太子位相比,他的“让”更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天子,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宁静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身后殊荣(1)
公元58年,光武帝刘秀死的第二年,事先东汉的“东海王”刘强病逝,年仅三十四岁。临终前,刘强给弟弟汉明帝刘庄写了一封信,读来让人泪水顿下,心脏绞痛。
我蒙受父亲和兄弟们的恩遇,得到了两国的封地,另有超越礼制的宫室礼乐。你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今生无以回报。因为我没有保重身体,常年抱病,让皇太后和天子担忧,一再地派来太医看望,我想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但所有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很惭愧。我死后,请皇上照顾我的儿女,为我的闺女(daughter)们找到一个好丈夫。现在父亲去世,皇上一定要加意孝顺母亲,在饮食起居上定要让母亲写意。另外,向其他的弟弟们辞别,从此,永远不能再相见了。
汉明帝和母亲阴丽华读了这封信后,失声痛哭。他失去了一位好哥哥,如果不是这位哥哥把太子之位让给他,他怎么能有明天?!
他忍住悲痛,下令以天子的仪仗为刘强举行隆重的葬礼,他亲自和皇太后出洛阳津门亭发哀。又特遣司空持节主持刘强的治丧事宜。并要求诸王诸公主诸外戚诸侯必须参加。刘庄所做的一切大概也算是对兄长礼让太子的回报与夸奖吧。
汉明帝对这个哥哥太了解了,谦恭、节俭,事事小心郑重。所以,在以天子之礼为刘强治丧的同时,又特别诏令不许厚葬。要求随葬之物一律从俭,以彰刘强独行之志。
所以,挖到刘强墓的盗墓者们气得直想骂娘,因为里面的陪葬物品和老百姓死后的陪葬物品没有什么区别。
刘强的品德与经营东海的作为在东汉皇族中影响深远,几代天子对他都甚为吊唁。之后的汉章帝、汉安帝都到过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城祭奠过这位一向活在他们心里的祖宗。特别是明帝刘庄,在这位天子心里,长兄刘强的言谈举止始终在他脑海里萦绕。刘强去世五年后,明帝到鲁城住了一个多月,以示对哥哥的吊唁。九年后,明帝又诏广陵侯和他的三个弟弟一同到鲁城的陵墓祭奠这位哥哥。
如果我们仔细读那段关于东海王的历史,就会发现,明帝之所以在刘强死后谥其为东海恭王原因就在于刘强的让太子之位和治理东海的成绩。在刘强的遗书中,他谈到自己身受两国之封,非常惭愧。而这两国就是东海和鲁郡共两郡二十九县,租税收入数倍于其他藩国,东汉时期最大的藩国就是东海国,其都城则是刘强陵墓所在地鲁县。当初,明帝刘庄被封为东海王,但刘秀并没有给他鲁郡。所以,真正的东海王,拥有两郡二十九县的东海国第一任东海王就是刘强。
刘强本性谦恭俭省,加上缘于父亲对自己的太过错爱,所以在其在世统治东海国时,多次上交钱财帛布给朝廷以助国费,为朝廷着想、出力,以尽屏藩之责。他只是在尽自己之力为朝廷出该出之力,而刘秀见他如此有功于朝廷,更是心上不安。于是,对他的犒赏越加厚重。也正是因此,刘强总感觉父亲对自己太过于宠爱了。他曾不止一次上疏请求父亲照顾一下其他的弟弟,但刘秀总觉得对不起这位让出太子之位的东海王。父子俩都铆足了劲地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为对方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
刘强的死对于汉明帝来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兄长,对皇太之后讲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而对于东汉来讲,则是失去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藩主。
在刘强身后殊荣还没有褪去一点星光的
时候,其义子刘政承当王位,这个不孝儿子远不如他的父亲,其在东海的所作所为被史书称为“淫欲薄行”。在参加叔父中山王刘焉的葬礼上,这个瘪三竟把刘焉的姬妾徐妃据为己有,明帝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只削他一县以示惩罚。
只因有母
公元25年,刘秀中兴汉室,史称其所建政权为东汉。同年,刘秀的妻子郭圣通生下一儿,这个孩子就是之后的东海王刘强。刘秀事业儿女两歉收,大喜,第二年就立郭圣通为皇后,立这个孩子为皇太子。刘强懂事起就承当了父亲刘秀的聪明与仁慈,刘秀虽然也是开国天子,但在其登基称帝后,他并没有如其他天子那样大肆屠戮功臣,而是给了功臣们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圆满终局。
他立刘强为太子后,请了诸多儒家大师来教育太子,并常常对刘强提出一些简朴的关于治国为政的问题,刘强的回答都很让他写意。而让他最写意的是,在这位太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
原本,这所有都会平稳而又悲哀地发展下去,很可能是他死后,刘强来承当皇位,并持续开创东汉的“温柔”帝国伟业。但是,阴丽华的出现把这所有愿望都打破了。
公元23年,刘秀实现了他毕生的两个愿望: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事实上,公元23年的刘秀已经与天子的距离迫在眉睫了,他对阴丽华的宠爱也是一日千里。事先的郭圣通虽然偶有不满,但因为刘秀不是天子,她也不是皇后,所以对于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虽然放在心上,可是找不到该发泄的理由。男人三妻四妾本就很平常,况且,无论刘秀如何宠爱阴丽华,他所能给予阴丽华的,其实她也能得到。
但公元25年以后,状况就变了。作为皇后的她有了母仪天下的高贵资本,她没有这高贵资本的时候对刘秀宠爱阴丽华之行为还能做到心理平衡。但当她有了这资本的时候,就很怕失去,心理自然就不会平衡了。
人往往都是这样,拥有一件东西往往要比没有一样东西所付出的心血多得多。郭圣通就是这样一种人,她的皇后是怎么来的,她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阴丽华没有生儿子,如果不是自己生了个刘强,皇后之位怎么可能落在自己的头上?!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8年,郭圣通一向活在担忧中。她担忧阴丽华有一日会取自己而代之,事实上,早在封她为皇后前,刘秀就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因为阴丽华以自己无子推卸了。郭皇后的担忧终于在公元28年有了一点点眉目,这一年,刘秀带着阴丽华去征讨彭宠,在中军帐里,阴丽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之后的汉明帝刘庄。
岁月流逝,两个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刘庄后被封为东海王,而刘强持续做他的太子。郭圣通却开始恐慌起来,当然,她的这种恐慌也不是没来由。虽然刘秀对刘强依然宠爱有加,但这位皇后觉得迟早有一日会出事,因为刘秀对刘庄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刘强另有一点不如刘庄,那便是她的母亲虽然贵为皇后但却不被宠爱。
宫廷之地,无论天子多么英明伟大,总免不了成为是非之地。郭皇后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而这种担忧,她时候都要在刘秀面前显示出来,可显示的手法险些愚蠢到家。她认为天子不宠爱自己,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认为天子不宠爱自己就会波及刘强的太子之位。一旦刘强的太子之位不保,她这个皇后就更不用说了。她屡屡在刘秀面前大肆放刁,并中伤阴丽华。
很识大体的阴丽华为了平息这种家庭矛盾,自动移居洛阳外的宫室居住。但这一举措并没有让郭圣通安静下来,她反而觉得阴丽华这是在演戏给刘秀看以博得刘秀的同情。她把这种怒火发泄到了其他妃子身上,这种种行为真让刘秀有废她之心。但是,光武帝刘秀始终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尽可能地隐忍。刘秀越是如此,郭圣通越觉得刘秀是做了亏心事,到之后,郭圣通险些疯了,对刘强以外的刘秀的孩子态度极度恶劣,乃至,这些孩
子一见到她就如老鼠(mouse)见了猫一样。刘秀觉得自己忍受得已经仁至义尽,终于,在公元41年十月十九日这一天,下了一纸诏书:“皇后郭圣通,总是满脸的苦大仇深,屡次违背我的心意,不可善待非她所生的孩子。宫廷之中,谁看见她就如同看见了老鹰(eagle)一样。到了明天这步田地,她已经不具备母仪天下的条件了。朱紫阴丽华本是乡下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现在就因为皇后的恶劣显示,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对于我和新任皇之后说,是人生和家庭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谁也不准上书祝贺。”
如果史书记录无误,那么,关于郭圣通,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评价来:患了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显示在无中生有、畏惧、性情暴躁,以致不能正常思考。
我们来看,从其立为皇后的25年到被废的41年,共在皇后之位上十六年,这十六年时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对刘秀进行百般刁难,并把这种愤恨发泄到其他人身上。略正常一点的人就该晓畅,如果有人用十六年时间对你百般刁难和责难,而且在你面前总摆出一张驴脸来,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况且是天子,有着生杀大权的天下之主。
在她被废后,阴丽华和刘秀总觉得对不起她。其实这种对不起的背后另有一层意思就是,太子刘强。在母以子贵的社会里,母亲被贬的下一步就是儿子被黜。可刘秀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废黜太子而改立阴皇后的儿子刘庄。
况且,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这样做。朝中大臣们都没有谁拍皇后的马屁而上疏请求改立太子,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平静,就仿佛根本没有废后一事,仿佛刘强另有一个皇后母亲坐在刘秀身边一样。但这种安静终于被打破了,打破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强自己。
一让太子
我们现在来分析刘强为什么一定要辞去太子位,也觉得有些不解。就如他母亲一样,本来什么事都没有,她却偏要找点事出来闹,最终把自己闹翻车了。
据历史记录,郭圣通被废后,刘强就一向心神不宁,他总觉得父亲下一步就是废黜自己。他承当了父亲的聪明才智,也承当了父亲的仁慈恭敬,但他还承当了母亲的神经质。胆战心惊中,他接受了一位亲信的发起,辞去太子之位。
刘秀听到这个新闻后,心上更是不安。在迫不得已废郭圣通后,为了安慰郭氏家属,他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先将郭氏家属中的许多男人封侯,然后是将郭圣通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又把郭圣通改称为“中山王太后”,和刘辅一路生活,从而让郭圣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
刘秀所做的这所有无非是想让太子刘强安心,通知他,我虽然废了你的母后,但却给了她与皇后相同的殊荣。这说明我依然挂念着她的,更说明,这件事儿是跟你一点干系都没有的。但刘强却不这样认为,他错误地认为,母亲完蛋了,自己完蛋也是迟早的事。不如早点退下来,也好让父皇省了许多事。
对于刘强的请求,刘秀果断不允。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渠道来安慰他,好好做你的太子,什么都不要担忧。
一个天子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实是不轻易。可刘强并不理解父亲的用心,自从母后离开京城后,他就六神无主。加上身边诸多喜欢看历史的笨蛋们的点拨,刘强相信,自己现在正处在“疑位”上,要么破釜沉舟地持续处下去,要么知难而退,赶紧闪人。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请求父皇把太子之位传给事先任东海王的刘庄。刘秀只是两个字:不可。
这个时候的刘强早已把太子之位当成为炸药包,必须马上要扔出去。他向身边的官员和十个弟弟表示自己非常想做外藩亲王,不停地说,不停地说。直说得刘秀和阴丽华觉得如果不赞成他的要求,他很可能就去自杀的时候,才赞成了他的请求。
郭圣通被废的两年后,公元43年,刘秀下令:改封刘强为
东海王,原东海王刘庄为太子。但东海王刘强必须要留在京城,以慰父亲年迈之心。
刘强终于舒出了一口气,终于把自己所谓的炸药包扔了出去。就在这一年,刘秀持续对这对母子进行“忏悔”和补偿:把中山王刘辅派到沛地为王,又将郭圣通改为沛太后。
刘强在京城里呆了九年,终于预备去东海上任了。为了更好地让儿子在东海不费心费力,东海国相一职交给了刘强的堂舅郭竟。刘强临行时,刘秀下旨,将刘强的车马仪仗以及宫室陈设,都要和自己一样的范围与档次,为的就是弥补刘强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刘强依旧是坐卧不安,百般谢绝却得不到刘秀的赞成之下才以如此仪仗赴东海国。
当把历史读到这里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对母子,先是母亲,当历代封建宫廷里的尘埃落入了她的脑袋上,并让她有了诸多对“斗争”一词的深刻理解后,虽然根本就没有斗争出现,她却认为斗争已经在蔓延。她错误地将自己的“自以为”当成为事实而在进行一个人的荒诞的战斗,最终,这场没有对手的斗争把她自己击败了。郭圣通的被废其实就是敏感神经和历代宫廷斗争所留给她的阴影而导致的。
接着就是儿子,他也把一场并不存在的斗争看成为兵临城下。他从母亲那里承当了敏感的神经线,然后持续发扬而且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地位根本就牢固不可破,却杯弓蛇(snake)影,草木皆兵。他的让位在后代人看来是最值得赞美的,但在事先,大概只在刘秀看来,却是不可塑之才。刘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不是经受不住打击,而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经受打击了。
二让东海
当刘强到了东海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辖区竟然还包括鲁郡时,他又开始慌了。接连给刘秀写信,认为自己只拥有东海国就可以了,不需要鲁郡。刘秀不答应,果断地不答应。对这位有着儒者气质的天子来讲,儿子没有成为未来的天子已经是十分对不起儿子了。那么,必须要在其他地方给予补偿。
刘强又开始在东海国过上了胆战心惊的生活,他的舅舅郭竟总是劝他,认为这是天子对他的恩赐,理应好好享受才对。刘强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无德无能,却拥有这么大的封地,其他兄弟会怎么想?其他兄弟想晓畅了还可,万一兄弟里有脑袋是一根筋的把这种念头跟父亲说了,一次不刚强父亲的心,二次、十次,父亲一定会把自己的封地收回去的。与其以后收回去,倒不如现在就不要。
刘强的心理疾病又开始发作了,倘若按照我们正常人的念头,我们把一生最主要的东西送给了别人,我们就会有施舍的乐趣,当然,这种乐趣里是有功利性的。因为在我们正常人看来,他会感恩。而这个人给的东西,我们会心安理得地接受。
按照一般人的念头,刘强之所以一让太子,二让东海国国王,是因为事先的宫廷斗争太过于猛烈,稍不留意就会身败名裂。再说他母亲郭皇后,之所以总无事生非,是因为她的舅舅刘扬造反而被刘秀诛了,因为没有了靠山,所以郭大小姐感到了自己的危机。现实上,没有人给她危机,给她制造了危机的人恰恰是她自己。因为是刘秀的同乡,所以阴丽华执政中的势力一定有,而且还很大。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因为势力大,她就一定要争当皇后?这和“因为卖酒必须要饮酒”是异曲同工般的扯淡。
既然是这样,问题就出在刘强自己身上。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因为读了几本宫廷斗争史的诸多瘪三臣子对他的影响。当他依然太子时,有个臣子就跟他说,“太子,你长久坐的是一个危险万状的位置,也是一个使天子感到痛苦难解的位置。不但有违孝道,事实上也杀机重重。历史上不少例证,帝王是明智的帝王,儿子是千古的孝子,结果却因为芝麻绿豆小事,反目成仇。《春秋》里,特别指出:子以母贵。为你自身的利害打算,不如辞去皇太子,逃离是非窝。”
刘强从母亲那里学到了
宫廷必须要有斗争,有斗争要斗,没有斗争创造斗争也要斗。另有那群自以为读了历史、得到经验的臣子的影响,他自己也彻底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斗争的,特别是离天子越近,斗争就越惨烈。可他似乎忘了一件事,刘秀不但是天子,依然他的亲生父亲。
刘强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想象成地狱,而不是天堂呢?!
刘强在治理东海国的五年后,也就是公元57年,刘秀去世。就在这一年,刘秀的不孝儿子山阳王刘荆写了一封匿名信。这封匿名信是以大鸿胪郭况的口吻写给刘强的。当刘荆让自己的奴仆把这封信送给刘强,刘强看完信后险些晕倒。
信的大致内容是说,刘强无罪而被废去皇太子之位,母亲郭后也遭罢黜屈辱,劝刘强回到东方起兵,夺取天下。而且说:“高祖起兵时,只是一个亭长,陛下在白水乡下,兴起了大业,况且大王身为陛下长子、原来的储君!您应当做秋天寒霜,肃杀天地万物;莫做圈栏之羊,受人宰割。皇上驾崩,民间百姓尚且要做强盗,预备有所图谋,况且大王呢!”
刘强在没有晕倒前,就把冒充信使的刘荆的奴仆捉了,将原信封好,快马送到京师明帝刘庄处。严刑拷问之下,明帝知道了是刘荆所为。但念及是同母胞弟,便将此事保密,命令刘荆离开京城,移居到河南宫。
刘强在这件事上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稳定大汉江山,而是出于镇静下的避嫌。这件事以后,刘强又上疏,跟第二个天子要求让出东海国的鲁郡。刘庄不允,阴丽华更是不允。
在刘强于东海国的前五年,他似乎在和朝廷联系上并没有特别主要的事,只是在让东海国,虽然,这种“让”如同弹力球一样打在墙上又弹了返来,但刘强依然费着气力不停地在向墙上扔球。
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1)
公元58年,东海王刘强病逝,年仅三十四岁。他在遗嘱中说自己不注意身体而得了重病,让父亲和母亲为之担忧。从各种零星的史料来分析,刘强对自己的身体是很在乎的。在东海国的六年时间里,政事上有郭竟,生活上有诸多人伺候,刘强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那么,他所谓的不注意身体只是对天子的客套话而已。
从刘强的一生来看,他的疾病应该与心脏有关。也就是说,一向生活在惊骇中的人心脏一定有问题。这种人生性敏感,一点点小事都能让他绞尽脑汁。至于更大的事儿,比如刘秀对他的特别犒赏,他更是翻来覆去地想。至于他到底在想什么,应该是,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在这样的状况下,他的心理疾病越来越重,最终导致了心理疾病。
早在他当太子时,刘秀曾经问过他政事。事先东海国附近有妖民作乱,与他在一路的另有事先的东海国国王刘庄。他给父亲的回答是,应该加以剿灭。而刘庄的回答是,放纵之,原因是,这是一群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奋斗目标的乱民,不用去招抚,也不用去剿灭,关闭所在地之城门,他们闹够了,自然就散了。
事儿果然如刘庄所料,几个月后,乱民平息。刘秀在这件事上虽然没有怪刘强的卤莽,但却对刘庄的计策表示了赞赏。
我们举这件事,就是想说明,刘庄是有资格当天子的,至少在战略上,他要比刘强胜出一筹。作为中国天子里的最优秀最仁义的光武帝刘秀,其对太子的教育一定也是从儒家的仁义廉耻方面进行的。刘强在这种“仁柔”教育的感染下,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必定是以“心思敏感、行事优柔”为主要特点。况且,在那一件事儿后,刘强感觉到了父亲不喜用兵,虽然,刘秀是用武力得到了天下。但在得到天下后,聪明的刘秀觉得武力只能减缓一时的问题,而不能减缓一世。
刘强在太子岁月里正接受父亲所安排的而给他带来的敏感神经时,他的母亲正在后宫闹得风风火火。这让他很矛盾,在他看来,一切事儿都可以以宁静方式来减缓,没有需要用“斗争”来把问题扩大化。这种矛盾在他心里渐
渐地成形,就导致了之后他让出太子之位的事件发生。一方面,他认为太子之位是个炸药包,随时都可能爆炸而炸到自己;另一方面,儒祖传统中的“母以子贵”让他懂得现在的皇后不是他亲身母亲,自己必须要退出的,最终一方面,他认为一切事儿都应该用宁静手段来减缓,而且一定可以减缓。
他所做的这所有并不是功成身退,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他让太子位完全是出于传统,包括书本和身边臣子的影响所致。这样的让,显而易见从心里深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总有一点点扭曲的心理在里面。当他让出太子位后,对于过多的犒赏,又让他不安。这种不安也带了点扭曲,就像是一个人怄气把珍贵的瓶子给了别人,而别人拿一上好的夜壶送给他时,他赌气似的不要。在他看来,珍贵的瓶子都已经给了别人,还要一个夜壶干什么。
这是一种扭曲的赌气,一方面,他真的想把最珍贵的东西让出去,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对于与这个珍贵东西相同的其他东西要与不要,已经没有区别了。他所受到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一些事儿,让他感觉,天子越是给他最好的东西,自己就越是有危险。
在东海的六年和辞去太子位在京城的九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显示自己是一个对任何功名都不在乎的人。确切地说,他是在用自己的这种态度来做给刘秀看,自己确确实实不想要任何东西了。
他以为他所在的政权仍然是以前历史上的政权,仍然要有斗争,必须要有斗争。在这种心态下,刘秀的每一次犒赏,他都惊慌失措。他认为这种犒赏是对自己的迫害,可因为天子无戏言,他每次都推脱不掉。
刘秀的发自心里的“道歉”,对刘强来讲却成为一种负担。在这种负担的重压下,他的心脏支持不住了。如果历史可以复制,我们真希望可以到他的身边,通知他,这所有是你应得的,而且什么危险都没有。
事实上,从他到东海国的第四年,他的身体就已经垮了。刘秀和之后的刘庄屡屡派御医为其治病,但效果不佳。其实,他得的是心病,自然需要心药来医治。可御医们根本就不懂,一个在享受上仅次于天子的东海王怎么会有心病。因为心理疾病的减轻,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当他得知父亲去世后,更是惊慌失措。依然历史,依然历史通知了他,这个曾经是他自己成全而当上天子的弟弟,一定会对自己有所举措。
特别是发生了刘荆造匿名信事件后,他更是畏惧,险些到了崩溃的边缘。他险些把功高震主这句话用在了自己身上,他殚精竭虑地想要刘庄相信自己,可他这种心思就如同重拳打在了海绵上,毫无声息。因为这块海绵根本就不具备进攻力,更没有进攻的打算。
但他依旧在琢磨,琢磨自己的将来,琢磨怎样才能免去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一切。一向到他临死,他才彻底地放弃了这种心思。当心理疾病夺去他生命的同时,他的心理疾病却无缘无故地好啦。他的遗嘱中希望天子能封他的三个儿女为王,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按照常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儿。但它却在刘强身上发生了,而且发生得那么顺理成章,刘强也是心安理得。
所以,我们说,刘强自从让出太子位,甚至可以说,在他将要让出太子位的时候就已经得上了很严重的精神疾病,而且也注定了他必将死于这种病。
这样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差的人,表面看上去是没有做天子的资格的。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他母亲郭圣通的被废,没有他对历史丑陋一面的了解与他手下诸臣子的影响,他一定不会走到公元58年那一步。性格决定命运,但同时,读太多的书也不是什么好事。
书中有太多的并不正确的事实,从古到今,历史虽然在重复,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历史教训与经验是没有的。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那段历史就是一最好的反驳。
没有了宫廷斗争与太子争斗的东汉光武,却出了一次刘强让太子事件
,在让人费解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觉得一切事儿的发生都是合乎情理的。出于这种念头的人也患了刘强所患的精神疾病,把一般规律当成为必须该发生的普遍规律。
刘强之死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能不受历史的影响,包括未来的准天子——太子。
上一篇《朱元璋署理应天府》故事精选
undefinedundefined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基后,亲自制定了《大明律》,并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是笞、杖、徒、流、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竹棍 ..
下一篇《秘闻:皇帝的性生活时间受太监限制》故事精选
太监能叫停皇帝好事 皇后对帝妃往来拥有否决权 中国古代的皇帝往往有大量的妃嫔,人多了当然要有一套管理制度。到明代这套制度变得非常严密,连皇帝的性生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