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有毒食品的制造者都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业的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场博弈就没有赢家,因为大家都会在“易粪相食”,但“事儿不会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吴恒说,“掷出窗外”是每个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的态度。
最近,吴恒做了件事——6月17日凌晨,他和自愿者团队一路发布了一个名为“掷出窗外”的网站,并同时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等报告。这组报告经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网站传播后,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遍及的关注。
“网站上线第一天就有一万的访问量,用完了我预计一个月15G的流量。”这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生说。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不是一篇“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的新闻,吴恒怎么也不会心识到,原来食品安全的威胁离自己那么近。
研二快结束时,吴恒在宿舍专心写论文,导致作息不规律,总是赶不上食堂的饭点,于是习惯了叫外卖。他最爱吃的是学校后门小餐馆的铁板牛肉盖浇饭,“经济实惠,不到10元却有大块的牛肉”。室友劝他说,这么便宜的牛肉一定是假的,但吴恒不以为然,他觉得口感和味道都不差。
直到往年4月,他看到牛肉膏的新闻,“那一刻,五雷轰顶”。
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吴恒虽然愤怒,但觉得和自己干系不大;得知火腿肠里掺了瘦肉精后,他说自己不怎么吃火腿肠;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地沟油报道,他不常在外吃饭……直到牛肉膏横空出世,吴恒赫然发现自己也成为受害者。
于是,吴恒决定以此为起点,做一个近十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调查,让更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形势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搜集了两三天资料后,他发现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随便一个关头词,一检索都有五六千条”。
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上发了一篇日志,正式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路加入他的行列。很快,就得到了33人的回应,这些人中,只有五六人和吴恒有过私交,有几个已经工作了,甚至另有三个成员辨别来自法国、加拿大和韩国。
在日志里,吴恒引用了约翰·多恩的短诗《丧钟为谁而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水温高了,惊醒的青蛙(frog)能多一点”
5月13日,自愿者团队正式开始运作。按照吴恒打算的进度和合作,项目分成资料统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展示三部分,打算在一个月内完成。
他们首先找到了医源世界网的“安全快报”版块,内有约一万条记录,包括近六千篇历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吴恒说:“我们所做的是从中精简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找到它们的出处,并提取关头词,方便索引。”
这是整个项目中最烦琐,所花心血最多的部分,但也是最基本、最关头的部分。33个人按时间段合作,辨别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最终搜集到吴恒那里。但考虑到单靠“安全快报”上的资料来源太单一,他们又根据不同时段去找其他网站的食品安全报告和主流媒体的食品安全专题,与手头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添加。“学历史的,特别注重这一点。”吴恒说。
最终,他们挑出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之间有明确来源和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0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事发地、涉及食品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媒体来源和网络来源等关头词,方便用户检索。
在吴恒眼里,这个项目的核心就在于这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有点类似于‘有毒食品维基百科’。”他说。
但令吴恒不解的是,虽然现在食品安全形势严重,周围的人像是都不太在乎了——“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吗?那反正吃什么都是中毒,就和原来一样呗”。
“我觉得现在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报道一多,大家就开始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了。”吴恒说,“不过,我想把之前所有的新闻都搜集起来,可能水温就比较高了。我希望惊醒的青蛙能多一点。”
“易粪相食”与“掷出窗外”
吴恒开玩笑说,完成这篇报告差点让他得了厌食症。在搜集资料时,当读到东莞和重庆两地用化粪池水熬地沟油的报道后,他恶心得没去吃午饭。
于是,在完成“有毒食品维基百科”资料库后,他又撰写了两篇报告——《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
他险些是绝不犹豫地采用“易粪相食”这个词语来作为报告的标题。在读《左传》时,“易子相食”(指战乱灾凶年间,人们迫不得已吃人充饥,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相互互换子女来吃)的故事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往年4月,吴恒又读到了上海查封染色馒头的报道。问题馒头的制作者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这让他觉得好气又可笑:如果每个有毒食品的制造者都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业的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觉得这样就安全了,那么这场博弈就没有赢家——因为大家都会在“易粪相食”。
当吴恒读到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他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的纪实小说《密林》时,他发现,纵然在美国,一个世纪前,他们的食品生产行业同样处于“密林状况”。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在吃早餐时读到该书,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辛克莱晤面,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的前身。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的创立,是世界食品安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被称为“美国食品安全守护神”。
吴恒相信,把食品“掷出窗外”的不应该只有美国总统,而应该是所有对食品安全不满的人。
2000年吴恒读高中时,听学长说过,几年前学校食堂曾将前一天卖不掉的饭菜留到第二天再卖。学生们忍无可忍,其中的活跃分子串联了各个班级,终于有一日,大家去食堂购买了早餐后,把油条、大饼一切扔在了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这件事发生后,食堂的炊事的确有所改善。
在吴恒看来,县城高中的学生们个人扔食物,与罗斯福在白宫把香肠从窗户扔出,“相隔百年,相距万里,却是异曲同工”。“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那应该是因为他们相信,事儿不会自己慢慢变好,需要外界的动力与刺激。”他说,“掷出窗外”是每个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有的态度。
“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6月17日网站发布后,反响热烈,但同时也有对报告科学性的质疑。最大的短板——也是吴恒自己意识到并在报道里提到的——是仅仅通过新闻报道来反映问题。
“北京有机农民市集”在微博上评论道,很难说这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之前不了解的内容,“但这种源自草根和年轻人的冲劲,依然值得称赞”。
在同学眼里,吴恒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值得交往”的人。吴恒说,自己在人人网的挚友接近两千个,“可能是因为以前也做过一些项目,熟悉我的人比较多”。
他所说的“项目”始于2009年,他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的一所中学支教。该县同临近的海原、固原合称为“西海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有“中国贫穷之冠”的称号。
在支教历程中,他发现当地的孩子普遍使用漏洞百出的盗版词典,导致他们“学习掌握了许多错别字”。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本正版词典,去年3月,他正式发动“一本正经”打算,为孩子们募得善款71120元。
吴恒说:“我是湖北人,在武大读本科,考到复旦读硕士,从中国最下层的农村来到一线城市,深感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事先自己是不满的,但觉得身为一个学生,有需要去做点什么。”
从宁夏返来后,吴恒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骑着自行车,一个人从复旦相辉堂骑行5003.1公里,历时59天到达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事先也在学校甚至社会上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
“学了历史地理专业后,我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更想知道每一片土地上都会在发生什么,曾经发生过什么。虽然历史不会重复,但一些处事方式是一脉相承的。理解了当今世界的规律,就会对历史有更好的理解。”吴恒说,“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上一篇《想成功就要打碎心中的“玻璃”》故事精选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研究人员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 ..
下一篇《同样美丽的天空》故事精选
跟中医学院有些渊源的人几乎都知道,在这片不大的校园里,有一个智商低下的男孩子。 男孩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冬天总是穿蓝色羽绒服,夏天则是件白大褂。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