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天子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为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
裕陵地宫乾隆画像(资料图)
三次疯狂盗劫 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百姓反动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下宝藏垂涎三尺。事先他正好带兵驻扎马兰峪,便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搭。预备伺机而动。没想到他们的野心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遥的孙殿英所侦知。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人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一场鏖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wolf)狈逃走。于是,谭温江率 “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戒严,封锁新闻。断绝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丰厚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至宝掠夺一空。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逊帝溥仪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的尸体进行了二次安葬。这次盗案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尽管溥仪强烈要求缉拿并严惩盗犯,但因为孙殿英重贿民国政府要员,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裕陵地宫(资料图)
第二次盗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当年的后半年和次年年初,东陵地区的民主政权尚未正式创建。政治上出现了一时真空,一些造孽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路震动中外的东陵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陵寝被盗之多,损失之惨重,超过了第一次。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区外围的大量陪葬墓也险些无一幸免。
裕陵地宫墙上的石刻画(资料图)
第三次盗劫 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政府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1949年,东陵地区的某些造孽村民丧心病狂,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全面“扫仓”。所谓 “扫仓”,就是对地宫进行二次搜查,不使至宝遗漏。经过这次扫仓,那些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至宝,一切被盗掠一空。 这三次被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大难。它给子孙儿女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遗恨,将无法弥补! 裕陵地宫(资料图)
开启裕陵地宫 1956年,国家对定陵进行发掘,现实是为发掘明永乐天子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然而,此事在事先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后,国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 (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提议下,国务院下发了 “休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可是,十几年后又有开启乾隆帝的裕陵之举。 1975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偕夫人到清东陵进行参观旅游。名为旅游,现实上是一次工作暗访,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都没有通知遵化县和东陵保管所。
裕陵(资料图) 清东陵陵寝虽然有15座之多.但事先开放的却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事先东陵保管所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就设在慈禧陵的神厨库内。王冶秋夫妇刚刚进入参观区,就被常常进京出入国家文物局大门的谢久增认出。他赶忙将王局长夫妇请进接待室,歇息了一会儿,由乔青山所长和谢久增陪同,参观了慈禧陵。参观结束后,乔青山向王局长报告了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开启裕陵地宫的念头。王局长听得很认真,但未作任何明确表态。王冶秋先生是事先掌管全国文物工作的最高长官,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文物专家,他问开启裕陵地宫需要多少钱?有关人员回答说两万元就够了。王局长点了摇头,当天就回北京了。谁都没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国家文物局就拨来了两万元钱。不久,河北省文物处派人来监督指导裕陵地宫的开启工作。 裕陵谜团(资料图)
诸多谜因未解 裕陵地宫自1975年开启,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其中仍有许多谜团未解,疑云笼罩。现择其主要,略作介绍。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天子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为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注释。
裕陵地宫(资料图)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 (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乾隆天子曾命大臣三和等抓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减缓问题。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皂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辨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 (后追赠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 (1799年)9月,乾隆天子正式入葬。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状况。说明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官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时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渗水状况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裕陵地宫(资料图)
棺椁漂起之谜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流动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因为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流动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裕陵地宫进门的两大石柱(资料图)
石柱之谜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之后增加的。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调查,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如果不采取需要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治理处古建队支顶的。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裕陵地宫结构图(资料图)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前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因为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 (1799年)7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打算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 “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天子,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为我们明天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上一篇《北宋名相富弼:积贫积弱王朝培养的优秀外交家》故事精选
富弼,字彦国,北宋名相,洛阳人。其少年时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范仲淹见到他,说他有“王佐之才”,向朝廷举荐他;晏殊看到他,说他才质俱佳,把女儿嫁给他。他 ..
下一篇《妙联鉴赏》故事精选
作者单位:广东省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 邮政编码:514600 ..